3)第347章 美国的城市规划_重生之大建筑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程历史悠久,从十九世纪就开始了集中性城市化进程阶段,而中国那时候还处于我大清的统治之下呢。

  1800年,美国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比例的百分之五,而到了1900年,这一数字就达到了百分之四十;到了二十世纪,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就开始从集中性向扩散型改变,具体表现为城市郊区化。

  由于集中性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大城市中心环境、交通、治安等情况的恶化,而郊区具有环境好、低价低等优势,城市中高收入阶层开始纷纷向外迁徙,产业逐渐伴随人口向郊区扩散,这种情况的发展导致了卫星城的出现。

  和美国相比,中国的城市化要慢得多,尤其在1978年以前,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由%上升到%,其中发展中国家由%上升到%,但是中国大陆仅由%上升到%。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政府是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主体;城市化对非农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很低;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受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制约;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优先于地域转换;城市运行机制具有非商品经济的特征。

  这种城市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城乡之间相互隔离和相互封闭的“二元社会”,即由财产制度、户籍制度、住宅制度、粮食供给制度、副食品和燃料供给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就业制度、养老制度、劳动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甚至婚姻制度等具体制度所造成的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构成了城乡之间的壁垒,阻止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动。

  而到了1978年以后,由于知识青年、下放干部返城,经济发展等原因,城市化进程开始提速,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提高到1984年的%,年均提高个百分点,是过去的两倍还多。

  到了九十年代,城市化进程稍微有所放缓,但每年也有%以上的增长率,1998年城市化率由%提高到%,2014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到%,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城镇人口的所占的比例就翻了近三倍。

  而美国在此阶段的城市化率仅仅从%提升到82%而已,所以研究美国现在的城市化进程并不能给中国带来太多借鉴作用,反倒是应该研究他们过去的历史,尤其是1920年前后,美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的阶段。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什么都要照搬他们当时的做法,明明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干嘛不拿来用?而是要研究他们当时所出现的问题,依旧后世是如何解决的,这样就能形成一条完整地脉络,发现问题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像大城市住房紧张、环境恶化、交通混乱等问题,美国过去曾经发生过,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