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九章 最终的决战_伐清16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兵的胜利。

  以步对骑,配合着火器,在野战中取胜,这对于郑军来说意义重大,更被郑成功视为自己真正获得了争夺天下资本的象征。

  不过,随着线国安和陈泰的兵马开始动员,郑军的军事进攻也开始收敛,逐步转为了固守收复城池的军事防御。

  这一次,有李定国牵制另外一半清军,己方又兵强马壮,郑成功终于有了守住城池,获得根据地的可能。

  这种局势之下,远在北京的顺治皇帝就坐不住了,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商讨,最终决定让北京方面的八旗军提前行动,南下支援武昌城的洪承畴大军。

  岳乐此时已经焦头烂额,福建的战事危急,李定国又没有继续投入真正的主力,这使得他根本不敢撤走赣南二府的驻军。而赣东方面的清军兵力不足,使得他无力发动新的进攻。

  由此,江西福建二省,李定国,郑成功虽然取得了只要突破,但并没有能够打破双方战略相持的局面。

  相较而言,北面的四川和湖北方面,战事就要激烈得多。

  只是,没人监督的情况下,四川主帅,蜀王刘文秀又又又开始轻敌冒进了。然后,还是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

  一开始刘文秀派出精兵轻装简行,从川西北绕道汉中,企图避开吴三桂的主力,在北面战场取得突破,倒也没遇到什么阻碍。

  而如此出其不意的进攻之下,甚至还攻下了一座城池,使得刘文秀随即派出了预备的三千战兵,想要进一步扩大战果。

  只是,吴三桂虽然没想到刘文秀敢派兵孤军深入,当依旧反应迅速,派出了三千余关宁军前往支援。

  刘文秀由于此前的战绩,再度膨胀,开始催促领兵主将王复臣加速行动,趁清军守备不足,继续往北,攻下更多城池。

  但是,吴三桂的关宁军精锐及时赶来,王复臣不敌,短暂交锋后只能撤退,最后刘文秀亲领的援兵未至,他刚刚夺下的城池又被清军夺了回去。

  这只能说是刘文秀的正常发挥了——前期出其不意,强劲无比,后期同样出其不意,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不过,不同以往的是,刘文秀这次有了失败的实力,便是败了,对局势的影响也不大。

  而荆州方面的李来亨则要谨慎得多,他一直按兵不动,等待高第重新部署,转移几座城池的兵马,再半路而劫。

  高第原本还能耐得住性子,敌不动,我不动。但随着洪承畴在武昌府连连失利,高第的压力也逐渐加大。

  而且,在大西军水师的严防死守下,他的哨骑一直难以渡江,并不能对荆州府南部地区展开有效的侦察。

  所以,在武昌府方面要求调兵支援的压力和对李来亨的判断失误共同作用下,高第最终松口,调集了三千多兵马,准备派往汉阳,交给张勇等人指挥。

  只是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