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三章 阴谋家孙可望_伐清16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在粮饷充足的情况下,守城还是能做到的,他们的存在又使得义军被分割在了各地,不仅机动性大大减弱,还难以获得充足的补给。

  为了剿灭这些义军,清廷从陕甘和山西调出了数万绿营精锐,这些人马原本都是边军,虽然最精锐的部分已经被洪承畴调走,但剩下的这些也绝非泛泛之辈,对付义军还是易如反掌的。

  最终,在绿营兵和八旗兵的联合围剿之下,北方各省的数十股大小义军很快失败,但这时候留守北方的八旗兵多是老弱和新兵,战斗力并不强,而陕甘和山西的绿营兵为了不去南方,也故意疏漏,许多义军残兵得已突围,退往各地的山区。

  但这些义军终究还是太弱了,便是如此,也已经基本上失去了扰乱清军统治的能力,原本调来剿灭所谓“流寇”的陕甘,山西绿营兵,除了少数就地驻守以外,其他的都被直接调到了南方战场前线。而那些八旗新兵,则调回了北京。

  真正的八旗精锐基本上还在陕西,南直隶,江西,福建前线,后方的这些八旗兵大部分都是东北抓来的部落兵,刚刚编练入伍,虽然勇猛无比,但缺乏组织纪律,更不懂军阵作战,战斗力要比老八旗差得多。

  与此同时,这些来自黑龙江流域的东北部落成员更加不适应长江流域的气候,清廷还不敢直接把他们派到南方,就怕气温一上升,一场瘟疫就把他们全部都带走了。

  为了弥补旗丁的巨大损失,顺治小皇帝除了把汉人,蒙古人大肆抬旗,补充到八旗体系里之外,还派了数千八旗出关搜捕索伦,卦尔察,锡伯等东北部落人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搜罗到了一万多壮丁。

  对于清廷来说,这批壮丁野性未消,又没有对明军的恐惧,作战更是勇猛异常,若是训练得当,必然是一支强军,可以有效补充八旗因战败而造成的巨大丁口损失。

  不过,由于清军主力基本上都在南方,这些刚刚编入八旗的部落壮丁只是在形式上融入了八旗体系,实际上还是类似于外蒙古的散兵游勇,清廷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让他们彻底融入,但孙可望并不会给这个时间。

  如今战争的天平已经倒向了孙可望一边,只要清廷再败一次,便再无夺取天下的希望了。连续大败两次之后,八旗现在能拿得出手的精锐,真正不到五万,若不是洪承畴,吴三桂,尚可喜,线国安这些人已无回头之路,清廷的统治恐怕已经濒临瓦解了。

  “李定国攻下建昌府城之后,又夺取了岳口,伏牛,德胜关等重要关口,如今在建昌府的兵马总数或在两万以上,还配备了三十多门大型火炮,那些射速惊人的小型火炮估计也有几十门......”多尼顿了顿,又继续说道:

  “根据哨骑的侦察,建昌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