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_伐清16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雏形,虽然是因为时局的变化,产生了变异。

  而中外的交流随着海外贸易的展开,广州等地重新允许外国人进入,也正重回正轨,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都在加速发展,东西方文明相对于后世,如今都还只能算是在幼年期,谁能长得更快,更健康,还不得而知。

  但可以预见到的是,只要鞑清最终兵败,神州不再沉沦,开放一直保持,这片原本因为政治制度过于早熟和地理环境过于封闭而陷入不断循环的大陆,即将迎来新的未来。

  不止如此,去年武昌大战,清军损失了一小半八旗主力,最核心的八旗军短时间内难以补充,军力疲弱的的政治影响已经慢慢显现出来了。

  在关内,吴三桂,尚可喜,线国安,甚至是各地的绿营军,缙绅大族,都开始了和南明联军的将军们眉来眼去,暗通曲款。若不是许多包衣管理层已经和满清的核心利益死死绑在了一起,恐怕就是包衣兵也要出工不出力了。

  而关外的局势更甚,武昌大战彻底打破了清军多年来建立起来的军威,清军损失惨重的消息在这一年多时间里,随着商队,人员流动,传遍了整个东亚大陆,传到各草原的蒙古部落,朝鲜,甚至是日本列岛,满清统治区的北面再度受到蒙古人的袭扰。

  无论是草原上的蒙古各部落,还是朝鲜国,原本都是为清廷的军威所迫,只能卑躬屈膝,朝贡求和,如今清廷失去了唯一的依仗,他们又怎么可能再忍受对方野蛮残暴的统治呢?

  仅仅只是一年,很多蒙古部落都已经看好清廷在这场战争中的结局,其实三四成部落直接缺席了这一年的朝贡,汉人作为东亚霸主,屡屡得以恢复的余威又开始作祟。

  而朝鲜仗着清廷在辽东兵力空虚,几乎和清廷断绝了所有的官方联系。李朝本来就以“小中华”自称,甚至到了现在,崇祯都自挂东南枝十二年了,他们还在沿用崇祯纪年。他们又怎么可能会臣服于满清这样的半奴隶制政权?

  不过,虽然外部条件极其不利,但满清的资深宗室亲王都已经凋零,岳乐又忠心耿耿,一心对付孙可望,洪承畴也似乎要为了满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局势倒也还没有崩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要知道,顺治的手段也不容小觑,特别是上位几年来,他一直在不断加强自己的实力。即使前线屡屡战败,他的威望虽然也受到了影响,但权势仍旧十分牢固。

  但其实谁都明白,很多东西,权谋运作有用,但也只是锦上添花,最根本的,还是得在战场上取得胜利。满清内部现如今虽然还是一片平和,但其实已经暗含危机。若是江南再丢,恐怕顺治也只能带着几千甲兵退回关外了。

  而且,这些都还只是鞑清上层的和平,随着各旗人马损失严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