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章 新程_伐清16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争潜力,积蓄力量,然后挥兵东进,光复南京了......

  而为了击败清廷的主力军,孙可望自然也没有闲着,除了安排王尚礼继续筹备物资,安排殿前军东进的事宜之外,他还给李定国写了封信,顺便传了道圣旨。

  这自然不是什么国主锦囊,千里遥控,而是孙可望利用自己穿越者的优势,根据后世所知的军情,提醒李定国注意广西的防守,以免像原来历史上一样,桂林这个军事重镇得而复失,日后成为了威胁广西后方的一颗钉子。

  毕竟,谁能保证这次迎战清军主力就一定能够大胜而归,就算胜了,万一是惨胜,广西又因为没有多少兵力防守被广东清军偷袭了,那才是局势危急呢!

  而且,随着孙可望的变化,历史会产生什么蝴蝶效应,进而引发什么龙卷旋风,也是未可知的。

  所以,在还没有足够的本钱之前,一切都应当以谨慎为主,一切都应该以收复两广一湘,获得抗清基本盘为主。

  其实也只能这样了,行军打仗终究还是要看后勤和兵力的。以大西军如今的实力,极限也就只能收复这三省了。然后凭借秦岭天险守四川,长江天险,湘赣边界的山区守湖南,南岭山区守广东,争取时间扩军备战。

  也只有在新占领区建立了新的统治秩序,完成新一轮扩军之后,才能继续发动新的攻势,否则就极有可能如同当初李自成那般:军事胜利时各方来降,一旦遇到军事失败,就会立马倒戈,最终酿成恶果。

  而且,清军的战斗力确实不弱的呀,这十万大军还不是清军满汉蒙八旗的动员极限,如果贸然继续进攻,胜败就很难说了。

  虽然李定国的军事才能确实强,但是前期的靖州大胜,桂林大胜都是以优势兵力或者是在敌军将领犯错的基础上获得的。

  而历史上的衡阳大捷是怎么来的?

  便是在清军优势兵力下,正面决战不可敌,李定国在这个过程中,依旧保持了极高的军事素养和战场判断力,尼堪轻敌冒进,带着自己仅有两千余人的亲卫队孤军深入,离开了清军主力部队,落入了李定国的埋伏,取得的。

  而从前期李定国大军在兵力劣势下不可敌和之后孙可望殿前军岔路口之战与这支清军血战来看,其战斗力绝不可小觑。

  这倒不是李定国的问题,而是因为除了他的本部人马,冯双礼和新收编的广西南明军,战斗力并没有那么强。

  如果这六七万大军都是李定国练了三年的精兵,那就算是以弱势兵力,也未尝不可正面决战。

  说到底,在战争中,主帅的军事才能确实重要,但是也不能脱离了军队的战斗素养啊!

  换言之,以大西军像如今的实力,如果要追求歼灭这支清军,那大西军的主力也几乎会被打没,或者说,至少在一年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