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三十四 亘古之真理_十国帝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落地生根,成了契丹治下之民。民乃国之本,阿保机时契丹之所以能国势中天,与此有莫大关系。”李从璟想起许多事,心头有些复杂,如何处理契丹国中的唐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唐末五代,在草原与中原的民族交流与融合问题上,其实是个非常时期。

  说它是非常时期,是因为它划分了两个不同的时代。

  在此之前,中原民族与草原民族的交流、融合,基本是单向的,即草原民族内迁,而后融入中原民族。

  这种交流与融合,有战争方式,也有和平方式。自从汉武帝开创了大举收服草原人的先河,草原人便开始了这个不可逆转的历程。

  这个历程最具代表性的时期,是五胡乱华的时候。

  而五胡乱华的最终结果,是五胡最后都被汉人融合,成了汉人。

  他们被融合,变成汉人,是因为什么?因为汉文化。

  唐前期也大体如此。唐后期至唐末五代,情况则有不同,它划分两个时代的原因也在这里。

  这一时期,开始有汉人成规模北迁,越过长城居于塞外。

  原因无非两个。第一是主动的,躲避战争兵灾;其二是被动的,被草原人掳过去。

  汉人北迁,结果是什么?

  促进了草原政权的强盛。

  为何五代之前的朝代,草原人无法真正入主中原,而五代之后,出现了元、清?

  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草原政权变强了。

  因为草原人学习汉之先进文化,被汉化的程度深了,所以其政权空前强大起来。

  由此可见,幽云十六州的割献,对草原到底意味着什么,其相对对汉民族的影响,又有多么大。

  “汉人北迁,起初时人数少,彼时之民携绝对先进之文化,进入草原之后,为草原人所仰慕、拜服,遂得以在草原上地位显赫,但此时一者因为北迁之人少,二者因为草原人尚且愚昧,故而对草原之增强有限,五胡虽得以乱华,却不能入主中原。”

  李从璟在心头默默想道,“唐末五代却非如此,此时之草原人,受先前汉人千百年之‘教化’与影响,已然颇具文明程度,此时唐人成规模北迁,携带的不仅有汉文化,还有汉文化之下的种种先进技术与制度,契丹因此强盛之后,遂能建立帝国,与中原分庭抗礼。”

  “及至赵宋之后,情况明显变化,汉文化被草原民族大加吸收,中原政权反而倒是为其所反噬,故而有元、清两朝。五代之前,草原无帝国,而五代之后草原始有辽、金以至元、清,乃因此之故。”

  “原本耶律德光曾灭后晋而居于中原,但不到一载便不得不北归,往小处说,是耶律德光政才差了些,但从大处看,却也是此时草原汉化程度、文明程度不够之必然。而后,元能入主中原百年,而清据有九州数百年,乃因其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