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七十一 王朝往事须为鉴 眼前艰难赖谁平_十国帝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便是将帅欲反,府兵也不一定相从,我何至于如此难安?但自帝国行募兵制以来,兵将可都是职业兵将,兵将依附关系太重,统帅若反,兵将图利,未必不从!”

  靠上扶背,李嗣源神色略显疲惫,“安史之乱之所以发生,不也正因如此吗?”

  李从璟想起安史之乱,心头微沉。

  安史之乱前,只有边镇才有节度使,安史之乱后,举国遍地节度使。

  朝廷平定安史之乱后,不是没有机会趁机削平藩镇,却为何反而使得举国遍是节度使?

  朝廷猜忌领兵大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安禄山、史思明本就是节度使,而朝廷赖以平叛的军队,以朔方军为主,又皆是节度使的兵马,这让朝廷如何能不猜忌和安禄山、史思明一样出身的平叛节度使?

  所以朝廷先后撤换了数个朔方军首领: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河南平叛大军的统帅,同样频繁更换。

  而后为了牵制节度使,朝廷又起用宦官为监军,使得宦官势力日益膨胀。

  再往后,宦官势大难制,代宗不得不连续剪除数个宦官首领: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最后,代宗又用宰相元载来牵制宦官势力。

  再往后,宰相元载势大,代宗又不得不用外戚吴凑来牵制宰相。

  权力斗争,贯穿着平定安史之乱的始终,外臣、宦官、朝臣、外戚接连粉墨登场,却没一个能让朝廷安心。

  正因君王的猜忌和权力斗争,又有很多领兵大将反叛,比如仆固怀恩。

  安史之乱后期,朝廷虽然收复两都,却忙于和宦官、军将作权力斗争,无暇再削平藩镇,再加之吐蕃、党项、契丹、奚不停进犯,朝廷又不得不倚重边疆藩镇,倚重了边疆藩镇守边,就得用中原藩镇拱卫中枢

  想到这些,李从璟心头如有千钧巨石。

  李嗣源此时叹息道:“近年来,朝廷虽然编练了禁军,削弱了藩镇,但到底时日尚短,军中大将或者曾是节度使,或者曾在藩镇领兵,性子转变并不容易,假若有可趁之机,实难保证不‘旧疾复发’。”

  所以,眼下该当如何?李从璟在心里想着。

  难道,要太子再征江淮?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