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章 【改良兵器】_猎击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深深感激大盟厚爱!谢谢赵恤2014、f。呃,终于在打赏榜上看到0514024了,惭愧,没法满足两。)

  从五月十四开始,马悍率一支百人骑队,开始南下巡察,主要路线是沿昌—安市—汶县—平郭,一路视察。原本还想到沓氏,但路途太远,时间太紧,还得参加柳城乌丸五月龙城大会,故此只能暂缓了。

  对于一个通过暴力上位的政权而言,安抚地方,巩固威信,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而巡视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式。对于昌、安市、汶县这三个县城,马悍只是泛泛视察,停留时间很短,主要安抚县寺官员及本地士人、民众之心即可。他此行主要的目的地,是平郭。

  为什么是平郭?很简单,平郭是幽州,乃至辽东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论是盛世还是乱世,钢铁都是极其重要的国家资源,尤其是乱世之中,谁掌握了一个钢铁生产基地,谁的腰杆子就直三分,诸侯会盟时,话都比别人大声。

  汉朝自武帝时起,就在国设立了四十九处铁官寺衙及三十七处盐官寺衙,而辽东就各占一处。盐官寺衙在沓氏,而铁官寺衙,就在平郭。

  初时马悍还不太清楚平郭是什么地方,为什么区区一个县的铁矿居然能支撑起整个幽州的兵甲消耗,使得辽东武库里积攒起足以武装十万带甲之士的巨量装备。等他拿来地图一看。恍然大悟——平郭者,后世之鞍山也,鞍钢所在地啊,这就难怪了。

  鞍山铁矿,从汉初开采。一直到后世,非但未枯竭,产量反而越来越高,其储藏量之大,占国四分之一,令人瞠目。

  自己辖区内有这样一个庞大而成熟的铁矿产区。马悍是极为开怀的,但他在巡视了襄平的武库之后,喜悦中又添了几分忧思。原因是在巡察武器时,马悍曾抽检了五口环首刀、三把戟、三杆矛、十张弓、五面盾、十具两档铠。其中弓与盾都算合格,两档铠也马马虎虎。但铁质兵器的质量堪忧。

  马悍随身携带了一把三十炼的环首钢刀,分别劈砍五口环首铁刀,结果不应而斫,而钢刀只出现米粒大缺口。至于戟刃与矛尖,是凭肉眼就能看出表面的砂眼与粗糙。

  面对这样的结果与马悍满面愠色,那掌管武库的武库令却一脸理所当然,躬身应答道:“此为我朝郡国兵卒常规配器,为五至七炼。自然远不敌三十炼之宝刃。”

  三十炼就算是宝刃?马悍强抑住将中环首钢刀当着武库令的面折断的冲动。这样做也许只把武库令吓得不轻,却不能改变一个大汉朝普遍存在的事实——汉朝的炼铁技术,依然比较低效且质量不佳。

  在马悍眼里。这五至七炼铁刀,铁质疏松,脆性又大,比后世两元店买的一把菜刀都不如,偏生这就是大汉朝军队的标配武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