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4章有点奇怪_从1991开始,收割全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早,林志立开车去出版社上班,9点多钟,他便开了车出来,去了距离单位最近的交易所。

  他的工作是编辑,时间比较灵活,可以用诸如约稿的借口出来。

  林志立在这里自然是大户,他打开电脑,看了眼今天的大盘,和自己那几支自选股。

  今天大盘依然不景气,不过他选的几支股票表现还算不错,尤其是阡山股份,今天已经涨到了24元。

  只可惜他入手的太少,尤其是股价冲破15块后,他就不敢买了。

  看到这支股票,林志立想到了昨晚喝酒时大家说的话。

  他想了想,抓起大户室里的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小刘,帮我查一下山城证券和海燃证券这三个月来资金有异动的天数和金额。”

  “林老师,你不是在逗我吧!三个月,工作量很大哦!”

  “你放心,给你的报酬一分都不会少。”

  “好吧!稍后我传真给你。”那边勉为其难答应了。

  直到下午,小刘那边才有动静,传真机咯吱咯吱一通响动,山城证券和海燃证券三个月来资金异动的天数和金额传了过来。

  林志立此举是想研究一下,那位计总究竟在阡山股份上投入了多少,这个指标很关键,关系到这支股票未来会走多远,同时也意味着现在还能不能入手这支股票?

  林志立抓着长长的传真纸,将山城证券和海燃证券的数据并列在一起,比较的看了起来。

  这项工作极其繁琐,普通人根本就想不出这个主意,也就只有林志立这样的人能做得出来。

  这一看就是两个小时,交易所都关门了。

  林志立将这两叠纸塞进公文包,回单位晃悠了一圈,下班后回家继续研究。

  晚上8点,林志立双眼通红从传真纸上抬起头来。

  他有些兴奋,因为他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根据这三个月的资金量,他判断出,山城证券和海燃证券吸筹分为两个阶段,一是4月末到6月初,这是正常吸筹阶段,资金量不大,根据他的经验判断,不足千万,第二阶段则是6月初到现在,对方转换了手法,利用一季度财报打压股价,造成散户恐慌大量吸筹,这段时间资金量大约在六七千万,最让他兴奋的是他发现庄家到现在还没有出货,这一发现至关重要,因为没有出货就意味着庄家还会继续拉升,那他就可以跟着上车赚一波快钱。

  “明天,明天再投10万元试试水。”林志立自言自语,他点了支烟,目光重新落在传真纸上,不由自主的皱了下眉,“奇怪!”

  他发现一个反常的现象,那就是无论是第一吸筹阶段还是第二吸筹阶段,从时间上来说,都是山城证券那边先有动作,然后才是海燃证券跟着响应,尤其是第一阶段,阡山股份上市后的将近一个月时间里,山城证券这边一直是小幅买入,海燃证券根本没有动作。

  林志立觉得奇怪的是,昨天陈老分析的是海燃证券的那位计总才应该是这次炒作行动的策划者,可为什么总是山城证券那边先行动呢?难道说计总在山城居住?又或者说设计者另有其人?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