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8章 章_穿越初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椅子造型更加奇特,不似城里流行的简单靠背,而是做了弧形处理,向前延伸不少,若是苟超看到,定会惊呼一句,“这他奶奶也太像太师椅啦”。

  待县令坐下,刘主簿也跟着向后一靠,舒服地叹了句,“谷家可真是好手艺”,才开始仔细汇报起来。

  “今岁全县大熟,冬麦亩产倍之,加之曲辕犁广用,仅冬麦一项,已比去岁全年粮产多了半成,城里各粮肆粮价已落到与寻常年份一般。待到了秋收之后,粮产还不知要再翻几倍,真是百年不遇的风调雨顺啊!”

  昨儿傍晚,石河子的上空,火烧云红遍了整个西天,今儿清早起来,果然是个风和日丽的艳阳天。田里正的家门口停着三辆牛车,牛车上堆满了一筐筐麦子,正是要送到县城的赋税。

  去县城里交税,是郑县令来此的首创。过去都是衙门里的差役带着常年合作的帮随,下到各村去征收。在过去,每到收税之时,为了能征缴顺利,县令都会给下乡的差役下死命令,完成的好,不一定有赏,完成的不好,必定挨罚。收税还有时限,领班的班头就得把差役分配到各村,可衙门人手都有定制,很多人平时闲得要死,但到了收税等需要众多人手之时,往往又捉襟见肘。为了关键时候不挨罚,慢慢地不知从何时何地开始,衙门里的班房差役就跟街头的浮浪子勾搭起来,每到用人之时,都能快速找到帮手。

  这些帮随,都是编外人员,虽不指着天天吃公家饭,但出力之后肯定得要赏钱。官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在那些正统读书人出身的官员眼里,衙差小吏,跟低贱的奴仆没有太大差别,吩咐的事情只看结果,哪会考虑他们的难处,更别说拿府库的银钱,替他们贴补办事开销。

  纯靠自身就能办明白事的能吏有限,衙差大多都是没读过几天书,见识平平的普通人。自己人干不过来,请人帮忙又不能倒贴工钱,何况上门收税本就有大量可操作之处,渐渐地收租取税就成了官差们争抢的肥差,成了剥皮发财的好机会。

  郑县令来此地之后,首先整治的就是街头不良之风。原本他这样的外来人,是不好上来就动与衙门千丝万缕牵扯着的地头蛇的。好运的是,天灾之后,各县外为了安置流民,都有小股军队驻扎;县里管治安的,管内务的县尉、县丞又都是同来的新人,便趁机改动了很多旧例。

  永宁县个村镇并不是以县城为中心呈圆形均匀分布,而是就着地势呈分布成大致的梯形。县城非但不在中心,还是在几乎最东边的位置。为了防止劳民伤财,郑县令便让靠近城里的村镇到县城缴税,最西边则交到那边最大的镇子,再由镇子里的官吏送往县治。石河子好巧不巧的,刚好位于当间儿的位置,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