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和尚的钱,三七分账_我在现代留过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命户部与封桩库,各拨一百万贯为本,命蔡卞、宋用臣,招淮南灾民青壮,以为治河、修渠之工,并以汴京工价支给其工钱,一半给钱,一半支米。」

  这正是淮南路,虽然大旱,但是,民间却保持了稳定的缘故。

  大量青壮,都被招入了修河、治渠的工地上。

  不止如此,宋用臣还组织他们,修了道路、桥梁、驿站,修葺了淮南各地的官衙、仓库。

  甚至在当地,就地取材,制造了大量的独轮车这样的人力运输工具。

  青壮有了工作,能拿到工钱和救命的粮食。

  就不会闹事!

  冯京听着,大惊不已。

  因为在过去,虽然大宋朝廷在征发青壮的时候,也都给钱。

  但,各个地方给的工钱是不同的。

  像是汴京,招募一个青壮去修河,一天工钱就是两百起步,正常的话重体力劳动,非得两百三十钱以上,才能招募到人。

  但在河南府,一个青壮

  的工钱就断崖式下跌到一百钱一天。

  在永兴军那边,七八十钱就可以雇佣一个青壮了。

  冯京记得,当年他在永兴军的时候,为了雇佣青壮去沿边修城寨。

  曾开出了每日支给一百文的重赏,但应者寥寥,最后只能加米每天两升,才勉强雇到了人。

  但这些都是太平时节的正常工价。

  像淮南路这样遭了灾的地方,工价定会断崖式下跌。

  甚至,官府只要给顿吃的,就有的是人愿意干活!

  你不干,有的是人愿意干!

  然而,这位官家,却拨出两百万贯,还肯用汴京工价给淮南灾民结算工钱?

  虽然一半折米,但这也是破天荒的事情了。

  什么时候,大宋朝廷这么大方了?

  但他哪里知道赵煦虽然开出了高价。

  然而,工人们在工地上消费同样高啊。

  特别是那些当地的奢遮人家家里的公子哥,在勾栏、赌场里,常常一掷千金。

  又因为大旱,淮南本地的地方保护主义被削弱。

  于是,鱼干与海盐,顺势涌入。

  正好,工人们手里头有钱,这使得他们可以消费得起鱼干、海盐。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