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一十六章 战局(2)_我在现代留过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死后,吐蕃法理上的真正合法继承人。

  当年王韶开边,赵思忠打不过,就带着他的兄弟六人一起投了。

  六兄弟当年光是带过来的丁口就有三四万,牛羊牲畜数十万头。

  先帝给其兄弟六人一一赐名,然后封官许愿。

  包顺、包约兄弟,就更是熙河路的第一大豪族,熙河路今年给他们编户齐民,登记造册。

  最后,统计得出整个熙河路,姓包的有差不多二十万!

  虽然,这是老弱妇孺一起相加的结果。

  但熙河第一大族,包家是毋庸置疑的了。

  其他人虽然没有赵思忠兄弟、包顺兄弟这么强。

  但也都是有自己的武装的。

  哪怕是去年才归义来的仁多保忠,他当初就带了数百心腹,逃来大宋。

  这将近一年来,西贼那边不断有人过来投奔于他。

  于是,渐渐的也拥有了差不多一千五百人的精兵。

  在向、高两位国亲的保举下,当今官家于是在今年四月,拜其为会州巡检使。

  这些蕃官,在大宋本来就相对自由。

  其地位类似羁縻州的土官,几乎人人都在官方的正式官职差遣外,还带着一个充本族军都使或者军都副使的头衔。

  这就是朝廷,允许其在其部族内部,沿用部族习俗与传统来处置相关内部事务的许可。

  一个个都是国中之国。

  向宗回、高公纪履任熙河后,棉庄与这些人就充分的捆绑了在一起。

  每一个熙河蕃官,都是棉庄主!

  哪怕是去年才投过来的仁多保忠,也在兰州附近带着人赶在春耕前,开垦出了一千多亩棉田。

  所以啊,这些人现在已经不是什么苦哈哈的蕃官了。

  都是奢遮人家!

  论财产恐怕不输汴京的富贵人家。

  因为,如今熙河各地的棉田,基本已经采摘完毕了。

  第一批采摘的棉铃,已经被向、高两位国亲,装车送上运往汴京的道路。

  总计有一万多斤的棉铃,听说足足装满了三四十辆太平车。

  这些棉铃现在应该已经到秦凤路了。

  而后续采摘的棉铃,正在陆陆续续的通过从秦凤路、永兴军等地押运粮食的青壮民夫们,押送着踏上返程的道路。

  向、高两位国亲,现在都已经专门去负责做这个事情了。

  估计,最终所有棉铃加起来,应该有几十万斤。

  价值保守估计在百万贯!

  像包家的那一万亩棉田,就起码能拿到十万贯!

  想到这里,赵卨连说话的声音,都变得温柔了许多:“诸公所言甚是,李都知诚为国朝名帅!”

  没办法,在大宋社会,一切向钱看。

  谁有钱,谁说话的声量就够,就有道理!

  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而读书,需要钱!

  钱越多的地方,科举成绩就越好!

  典型的例子就是两浙、福建、江西这三路。

  当地的发解试,都已经卷上天去了。

  为什么?

  因为这三路有钱啊!

  书院遍地开花,富户家庭都在全力培养自己的孩子去卷,去考。

  于是,像福建这样在唐代和大宋前期,属于科举荒漠的地方。

  如今,靠着钞能力,在科举中攻城拔地!

  现在朝中,待制以上的福建籍的大臣,已有十几人!

  包括一位前宰相、两位执政。

  未来还会不断涌现!

  恐怖如斯!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