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八章 新旧之交人才荒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曹、监曹的抽组巡察,

  考绩时,还要与治下共建会相互评分。

  待到知州宗泽投效后,

  同舟社通过知州衙门直接下令就更方便了,

  工作任务指向性更加明确,考评反馈也更注重数据说话,

  同舟社的总部就设在登州,

  上面有垂直指挥,面对面监察,下面有共建会反向监督,

  还像以前一样坐在衙门内当老爷是不成的。

  必须扑下身子,解实情、做事实,

  由此,工作压力倍增。

  官不好当,当不好官,好官太难当的感慨越来越多。

  但,这些话也只是少数官员私下感慨而已,

  谁觉得辛苦,可以不干,下面还有大把的人削尖脑袋想进来。

  毕竟,在同舟社治下,

  对官员能力的考评摆在首位的是能做事、做好事,

  读书确实很重要,同舟社连粗糙军汉都要识字,

  但读书不是唯一衡量尺度,任职还要看能力。

  比如农曹的曹首梁忠,

  满脸风霜,一身粗布衣,双手全是老茧,写诗作赋想也别想,

  但别人劝农真有一套,比很多老县令都强,你不得不服。

  实际上,“古代”的知识普及程度远非后世,

  真正能从读书这条道上走出来的,都是人中龙凤。

  任何朝代(包括明清),没能通过科举的英雄人物不少,

  但能通过科举入仕的官员,绝对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

  这些人或许是因为环境影响,或许是自甘堕落,

  当官后,很大一部分人,逐渐蜕化成酒囊饭袋和贪得无厌的蛀虫。

  但即便如此,也改变不了他们是时代精英的事实。

  当乱世迹象开始显现时,

  这些精英远比普通人能更早感知,也更清醒社会的现状,

  而后,在绝望而压抑的乱世前兆面前,这些人开始迅速分化。

  一部分人变得更加贪得无厌,拼命攫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以期望乱世来临时可以自保;

  一部分人疯狂放纵,及时行乐,

  今朝有酒今朝醉,麻痹无法改变现实的焦躁内心;

  一部分人偏要逆势而为,螳臂挡车,妄图凭一己之力扭转乾坤;

  一部分人欣喜若狂,四处拱火,以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一部分人退居山林,悉心教导子弟,不问天下纷争,

  只待乱世结束,子弟出山,再延续自己的血脉和思想;

  一部分人四处奔走,苦寻明主,

  助其早日结束乱世,并成就自身功与名;

  而更多的人,则是随波逐流,

  在压抑的氛围中,等待乱世降临,

  再在绝望中,苦熬乱世结束。

  徐泽其实并不关心这些“精英”的想法,他只在意一点——

  如何让这些人为我所用,并按照同舟社的规矩做事。

  治理国家需要人才,需要无数的人才。

  这么多的人才,全部靠自己培养,根本不现实。

  宋、辽、金、高丽、夏国等等,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