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零一章 话说留学_逆流大时代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主,六十年代初英语才成为主要外语,而且英语辞典还是用的三十年代英国人编写的,很多新发明的英语单词压根没有。

  不得不说林语堂真的很伟大,1967年开始联合一众语言学家编纂汉英词典,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耗时六年多才编纂出《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全书约一千八百页,汉英字典史上迄今的四座里程碑之一。

  还有更牛逼的,中文打字机虽在1915年由留美学生祁暄于发明出来,但科学严谨的汉字检索系统却没有建立起来,林语堂在数十年间不断研究探索中文打字机,以致一度倾尽家财、负债累累,终于在1947年成功发明了“上下形检字法”的中文打字机,应用在各个领域。

  “好吧,明白了,要是真有3000人出国留学,很多人在国外坚持不下去,又感觉愧对国家,没脸回国,也就选择留在美国苟且偷生。”

  “的确,这也是上层考虑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些人才都是国内各个领域精英,要是真不回国了,也是一笔极大损失,第一次公派留学也要探路总结经验嘛。”

  “那在美国取得重大成就的华人都有谁啊?”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整体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光纤通信之父——高锟,现代主义建筑师——贝聿铭,王安电脑创始人——王安,,,”

  “诺贝尔获得者只用两个人吗?”

  “哦,还有一个,丁肇中于1976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不过丁肇中出生于美国,他的父亲丁观海1948年移居南湾,,,”叶华荣颇为感慨说道,还好当年移居南湾,否则别说诺贝尔奖,能不能活到今天还是两说。

  叶华荣不由得想起网上一些帖子,大骂民国时期公派留学留在美国科学家没良心,这个貌似有些尴尬,这不是拿着明朝尚方宝剑斩清朝官员,那些入了美籍科学家还是很不错的,至少没有加入南湾,四十年代留学的学生可是不少在1949年之后选择南湾的。

  想起“华夏雷达之父”束星北遭遇不免令人唏嘘,二十年代自费赴美留学,三十年代学业有成回国报效国家,四十年代研制成功华夏首部雷达,并参与原子弹研发,五十年代便开始为期二十多年劳动改造,貌似刚刚恢复了名誉和自由身。

  为核武器的研制作出卓越贡献的钱晋被活活打死,为研制航天材料作出巨大贡献的“两弹一星”姚桐斌被歹徒打死,为核武器、卫星研制作出巨大贡献“两弹一星”赵九章服用安眠药自杀,,,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会英文的就是美国特务,会俄文的就是苏联特务。

  叶华荣内心长长叹息,不是那些科学大佬不想回国,而是真的不敢回国,“两弹一星”元勋都无法苟且偷生,那些科学大佬谁敢回国报效国家。

  八十年代公派留学的学生也有不少,大部分都学业有成回国报效国家,为华夏的经济、军事、科技、教育作出不可磨灭贡献。

  至于九十年代那些公派留学的学生不回国,这个其实真不能怪那些学生没良心,而是这些学生真的不敢回国,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再次发生八十年代末大恐怖事件。

  至于新世纪的留学生不回国,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都无法获选院士,那些留学生就更不用提了,作出成绩那也是领导的,说多了都是眼泪。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