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一章 后宫前廷_康熙四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及宣统。

  入关之后的十个皇帝中,儿皇帝占了一半。

  在这年皇帝的登基早期,基本上朝政都由太后说了算,比如从同治年间开始,前朝和后廷虽然有慈禧和慈安两位皇太后,但作为皇帝生母的慈禧显然逐渐占据了优势地位,凭借崇高的地位,把我朝政数十年之久。

  而在皇权强盛的阶段,比如皇帝登基的中后期,或者成年皇子直接登基的情况下。太后的权利以及影响力,虽然被打压,但仍然是后宫礼仪之首。

  包括皇帝在内,但凡涉及后宫的决定也好,圣旨也罢,都必须把皇太后摆在首位。

  即便是皇帝想要册封皇后,圣旨的开头也需要注明,“奉皇太后懿旨”,之后才能是圣旨的正文部分。

  因此在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统治阶段,能给康熙脸色看的,现在也只剩下这位皇太后了。

  偷瞄之后,胤禵赶忙低头,但还是被康熙抓住了端倪,只听康熙道:“胤禵,你来跟太后解释下,怎么又和太子斗起来了,朕平时也没少教育你们,兄友弟恭的道理,怎么一遇到点事儿,还是这么冲动?”

  一套劈头盖脸过来,胤禵虽然有点莫名其妙,但多少还是听出了一点端倪。

  自己和太子之间的冲突,被人打了小报告,还故意歪曲了事实真相,说成单方面的责任。

  听完之后,胤禵再次抬头看了眼康熙,试图判断一下康熙的心思。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倒不是因为什么皇权至上的问题。

  而是作为晚辈和小辈,在这些长辈们面前,尤其是直系亲属,还比较疼你的那种,很多时候都没有所谓的人权保障的。

  这属于基本的道德伦理问题,没有必要过度引申。

  所以无论是康熙面前,还是皇太后面前,谈及家事的时候,胤禵一般只有听喝的份儿。

  岂料皇太后盯得太紧,康熙只能面无表情,故意催促道:“你就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跟太后说一遍,就像你之前在乾清宫和朕说的时候一样。”

  这话虽然听起来跟没说一样,但是胤禵非常容易听出了弦外之音,就是要保证两人说法的一致性,先把事情对付过去。

  不过对于胤禵而言,也没什么需要避讳的,本来就是个自卫反击的过程。

  表情变得委屈,道:“皇祖母,这事儿你可得给孙儿评评理。”

  不管实际情况如何,胤禵决定先走卖惨的路线,对于长辈而言,尤其是比较疼爱自己的长辈而言,这招几乎是杀手锏。

  尤其是隔辈亲,祖父母辈的长辈们,经历了人生的大半个阶段之后,对于许多父母辈还非常注重的事情,基本都已经看开了。

  大风大浪见多了,现在只会关注你吃得好不好,住的行不行之类的,非常贴合生活的内容,至于是非对错等问题,只要不上升到触及原则的地步,都不重要。

  基本上来说,胤禵现在多卖一份惨,就等同于多了三份理。

  不等皇太后询问,胤禵继续道:“孙儿不过是想赚点银子,好好修一修自己和四哥的府邸。”

  “到时候两家后院连在一起,可以修个大园子,等完成之后还想请您去转转,散散心什么的。”

  “可是怎么也想不到,晋商竟然仗着和太子关系比较亲近,一点面子都不给孙儿留。”

  “给他们打完招呼,约着来谈个合作,竟然连个拜帖都没有,完全无视孙儿作为皇子的尊严。”

  “是可忍孰不可忍,孙儿只好出手教训了他们一下,也不知怎么就让太子误会了。”

  不得不说,中华文化真特么的博大精深。

  康熙听完之后,都差点没忍住,想伸个大拇指,表扬一下。

  通过这番话,胤禵已经成功的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完美的受害者形象。

  而且是个非常能够注意孝敬长辈,兄友弟恭的当代优秀青年的模样。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