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7章 召对外臣问短长(二)_宣和轶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佶这才记起赵挺之还在等候,连忙说道:“请赵挺之进来吧!”

  赵挺之进来对着赵佶行礼,赵挺之已经不小了,现在也六十岁了,宦海沉浮多年的他,已经是满脸风霜。赵挺之也算是老牌台谏打手了,作为继韩忠彦、曾布后唯一能和蔡京扳手腕的宰相,赵挺之后来确是非常强硬,要求赵佶贬谪蔡京,但是那会的赵佶,哪里听得进这些忠言,早就被蔡京的丰亨裕大所迷惑,赵挺之得不到赵佶的支持,只得黯然罢相。

  关于赵挺之,最着名的就是他的苏轼的公案,当年赵挺之为德州通判,推行市易法,黄庭坚与之意见相左,。黄庭坚监德安镇,谓镇小民贫,不堪诛求。曾经给自己的朋友苏轼写信抱怨此事,吐槽赵挺之。等到第二年赵挺之到东京召试馆职时,苏轼正好是翰林学士,掌管此事,苏轼直接表示:“挺之聚敛小人,学行无取,岂堪此选。”赵挺之于是落选。

  赵挺之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当即研究苏轼草拟的诏书制诰等,弹劾轼草麻有云“民亦劳止”,以为诽谤先帝。这个罪名可不小,要是坐实的话,那可比乌台诗案要严重的多,但是彼时赵挺之一介州县小吏,拿着断章取义的一句话,就想弹劾当朝翰林学士知制诰,无异于自寻死路,找了一个理由就将赵挺之外放了。

  赵挺之的特点就是心眼小,而且记仇,有仇当场就报,绝不过夜。这也是他的性格特点,要不然也不会直接弹劾范纯礼了。

  赵佶笑着问道:“卿提刑两浙,有所得乎?”

  赵挺之说道:“官家,臣提刑两浙,所历案件以百千计,两浙之地,豪族聚集,百姓生计艰难,流民遍地,非是国家之福也。”

  赵佶问道:“两浙尚称富庶,何以流民遍地?”

  赵挺之说道:“官家,两浙固然富庶,可是与百姓何干?豪门大族不仅兼并土地,而且州县小吏,尽为之驱使,百姓就算是有冤情上告,何求公平二字?朝廷派出的州县官员,要么与之沆瀣一气,同流合污,要么就被这些州县小吏架空,所谓朝廷王法,不过是他们世家大族欺压小民的工具罢了。”

  赵佶勃然大怒,但是转念一想,其实这些事情不应该是正常的吗。本朝削平南方,本来就没有经历过多大的战事,吴越等国甚至是主动归降的,当时的朝廷为了安稳地方,也就没有对他们加以铲除,反而对他们加以笼络,再加上南方本就文风鼎盛,科举兴盛,南方官吏在大宋朝廷已经占据半壁江山。

  他们一方面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为自己的家族兼并土地提供方便,兼并来的土地又为他们的子弟读书和在仕途上晋升提供资源,政治资源与经济利益相辅相成,在南方形成了一个个大家族,他们家中读书不成的要么去经商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