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二六节 河湟,西羌_汉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比于大山之中的防御,平原上的防御就简单了很多。

  从出了护羌城开始,五里一座烽塞,它在这片平原上是由Z字型走动的,或者说S型更合适。

  三百里的防线,共有六十余座烽塞,加上大山中的六十座,河湟地区的湟河流域共有近一百三十座烽塞。

  平常时期,每座烽塞中只有一名将士执勤,而战时是两人,分别轮换,防止出现意外。

  他们的任务就是在发现敌情之时,点燃烽塞,随后一个传一个,警示后方的大军,以及朝廷。

  而长城上那每隔一段距离出现的垛口,也是这么一个作用,要不了几个时辰就能传遍整个北疆。

  白日里点的是狼烟,浓烟滚滚,而夜晚点的是草木,火光冲天。

  而此地的烽塞,每个烽塞都能够清晰的看到前方三十里的其余烽塞,这里面是有等级存在的。

  若是三十里,也就是六塞一传,就代表着小股敌军。

  若是二十里,四塞一传,就代表着兵马过万。

  若是十里,两塞一传,就代表着敌方大军压境。

  若是五里,一塞一传,就代表着情况到了最危机的时刻。

  而这一套制度就是河湟这边的制度,并不适合北疆。

  北疆等地地域辽阔,情况自然有了变化。

  至于后面的烽塞,通过前方的观察可以判断是几塞一传,但是最开始的时候是怎么判断的?

  用眼睛看,用耳朵听。

  最前方基本都是四塞并行,点燃几座就是几传,而且还会吹响号角声。

  而这就是河湟这片地区的烽塞制度。

  至于湟水沿岸平原上的堡垒防御制度,十里一小堡,驻骑兵百人,三十里一大堡,驻骑兵二百人。

  共有十个大堡,二十个小堡,兵马四千人。

  他们的任务就是抵御敌军,拖慢敌军的速度,给后方的护羌城争取支援,或者防御的时间。

  随后依仗着堡垒,像一个钉子一样扎在哪儿,让敌人不拔掉这些钉子,不敢前进。

  他们的力量不是很强大,但是他们的防御很强,对于羌人这些野蛮骑兵来说,很麻烦。

  拔起来非常的费事,但是你不拔,又怕被掏屁股,那能怎么办,拔呗。

  而这每隔十里就一个,会严重的拖慢他们的速度。

  而如果敌方兵马众多,可以派小部慢慢拔,大部直达护羌城,那大山中的那些步兵就派上了用场。

  就算你羌人知道他们是步兵,但是这也是一个威胁,而大山中的军堡,对他们来说,拔起来要比平原上的艰难太多了。

  而大山中两道防线中间的那一段空档地域并未修建的原因就是得不偿失,划不来啊!

  虽然修建完了以后,羌人进攻的难度就会大大的增加,成倍的增加。

  而你羌人的敌人是谁?

  是大汉啊!

  大汉要的是防御吗?

  不,要的是进攻!

  而前线大山中的那三座大军堡,二十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