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百一十章 风声鹤唳_执宰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尽忠职守,听御命行事。”张辅环视了一眼四周的众位权贵,不动声色地沉声向陈泰道。

  “本公明白了,谢太师指。”陈泰闻言顿时明白了张辅的意思,连忙拱手致谢,虽然张辅了两句话,但很显然后面一句“听御命行事”才是重。

  这意味着在宣德帝新诏令下达前陈泰要按兵不动,将八方货栈火绳枪一案拖延下去,静观事态的变化。

  “陈都督,现在市面上有一些针对京畿都督府的流言蜚语,你勿需放在心上,大家都清楚其中的缘由,想必镇国公也会体谅你的难处。”

  张辅知道陈泰这些天日子不好过,因此沉吟了一下后安慰道,京畿都督府的堂审已经激起了讲武堂、骁武军以及绝大多数京军的众怒,即便是陈泰的嫡系部队也无法接受眼前的这个事实,士气低落,人心涣散。

  “本公谨记太师教诲。”陈泰闻言心中顿时一暖,向张辅一躬身后道,他现在背负了太多的骂名,迫切地需要外界的理解,其实他只不过是一个倒霉的被宣德帝摆布的棋子而已,有苦难言。

  由于宣德帝身体状况山河日下,这使得京城的官场处于了非常敏感的时期,不仅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行事心谨慎,内廷的宦官更是如履薄冰,尽心尽力地伺候着宣德帝,生怕行差踏错,届时可就要招来灭之灾。

  紫禁城里笼罩着一股沉闷按照大明的惯例,一旦宣德帝驾的话后宫那些没有子嗣的妃嫔和一些内侍、宫女是要殉葬的,没有哪个人想要成为殉葬品。

  早在商朝时,贵族用奴隶殉葬和祭祖的做法就十分盛行,不仅规模大而且手段残忍,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下令把宫中那些没有生育的宫女全部殉葬,加上建造陵墓的工匠殉葬者数以万计。

  由于此举太过残忍,因此汉代起殉葬基本上被废除了,不过到了明朝,明太祖又重启了殉葬事宜,并将其作为一种制度流传下来。

  明太祖重启殉葬制度与次子秦王朱樉有关,洪武二十八年朱樉病死,明太祖以两名王妃为其殉葬,首开明代妃嫔、宫女殉葬之先例。

  明太祖驾崩后,继位的建文帝遵遗诏,依古制,将凡是没有生育过的后宫嫔妃皆给明太祖殉葬,另有若干宫女从死,具体殉葬是多少人史上并无确切的记载,不过根据明末毛奇龄所著的《彤史拾遗记》记载,“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毛奇龄之所以做出这样的结论,是依据明太祖下葬孝陵后建文帝对这些生殉宫女的家人进行了表彰和封赏,将其家人进封为世袭的百户或者千户,由于这些武官皆殉葬宫人的父兄,所以被称为“朝天女户”。

  永乐帝殉葬的嫔妃人数有两处记录,一处是《大明会典》的十六人,一种是朝鲜《李朝实录》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