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0章:姑娘都喜欢胡适之_我在北大学考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课钟声响起来了。

  不过老先生照常拖堂。

  主要是前面讲课的时候太喜欢跑题,该讲的内容却没有讲述完毕,这样一来不得不回归教材。

  北大的名师很多,但,北大也是有教务处的,教务处为各个院系的专业课程制定课程大纲,确定每一门课程需要多少课时。

  这样一来,往往限制了一些老师的发挥。

  然而,好处就是尽量避免这些老师一个筋斗云就翻个十万八千里。

  这些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大纲,有好处有坏处,但总的来说,对于本科生来说利大于弊。不然,碰到金克木这样的全能选手,前一秒讲述梵语文学后一秒估计就可能去讲述天体物理学了。

  然而,就是因为教学大纲的存在,才会让老先生多出来所谓的拖堂习惯。

  不然,下课铃声一响,老师粉笔一放,拎着课本一走,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跟之前蹭课不一样,这一次苏亦并没有主动上前跟老先生攀谈,原因很简单,他不知道问啥。

  梵语文学,老先生讲述的内容,他前世粗略翻过,却弄得不太明白。至于梵语,以他现在的基础,去问对方,好像还不到这个段位。他现在缺少的就是资料,像一些梵汉大辞典之类的。然而,这个年代想要找这样的辞典却非常困难。

  所以短时间内,还是跟着老先生的课程走就行,按部就班,不要想着一蹴而就,那么花个几年的时间去学习梵语,未来这研究一些印度典籍应该问题不大。

  苏亦不去找金克木,金克木当然也不会过来找他,更不可能会像王永兴先生那样在门口等着他。

  金克木是东语系的老教授而非历史系的人,他并不认识苏亦,不存在什么区别对待,特殊照顾。

  然而,等课堂结束,金克木先生离开外文楼的时候,苏亦还是跟对方搭上话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张绣予。

  他算占了这姑娘的光了。

  张绣予早前跟随自家长辈拜访过金克木先生,现在又过来听对方的课程,下课了,在教室过道上走在对方的后面,理应过去打声招呼,表示问候。

  这样一来,跟着张绣予后面的苏亦,就成功引起了老先生的注意。

  然后老先生就问,“小同学,也来听我的课程?”

  有种,你也来听我的演唱会的感觉。

  苏亦一脸诚恳,“慕名而来,然后受益匪浅。”

  老先生咦了一声,“你能听得懂我的课?”

  听得懂是很宽泛的概念,老先生课程讲述什么,苏亦肯定能听得到,然而,更深次的内容,比如说对梵语文学有什么研究或者什么独到的见解,那肯定是算不上了。

  苏亦实话实说,“勉强能听懂,我之前看过先生您的梵语文学史,也看过汤用彤教授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和隋唐佛教史稿,现在正在看对方的印度哲学史略,不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