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三章 医院_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士脸色苍白怎么叫也不醒,探下鼻子发现已经没气了,再扒开衣服一看……全身布满了水蛭,密密麻麻的就像铺了一层鱼网一样。那情景就算现在回忆起来也会感到头皮一阵阵发麻。

  想到这张弛也就没再反对,他接过皮特递过来的条子就跟随着后送伤员的汽车去了一趟岭邦。

  这过程唯一让张弛感到有些不舒服的地方,就是手中的条子……史迪威规定,中国士兵后送到野战医院救治必须要有美军教官的批条。

  这似乎也情有可原。因为史迪威是个中国通,他知道中国军队在打仗时会有很多诸如自伤、自残等现像,又或者是史迪威有意依此来加重美国教官在中国士兵心目中的地位和形像。

  但不管史迪威的目的是什么,张弛觉得这个规定真******扯蛋。如果美国教官在战斗中牺牲了怎么办?那是不是意味着伤员就没法后送也得不到救治了?!

  还别说,后来这种情况还真是时有发生,比如美国教官受伤或是开会暂时离开什么的。前线的伤员就因为得不到批条而又不敢擅自离开阵地,于是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减员和事故。

  其实史迪威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原因是远征军战士跟国内那些部队不一样,远征军战士绝大多数都是自愿参军而且还是抱着一颗打回老家去的心……中国人有句成语叫归心似箭,这句话用来形容远征军战士那是最贴切不过了。

  所以,那自伤、自残的现像是基本没有,战士们通常都是在医院里呆到能动了就迫不及待的要求出院,美国医生不允许出院的话他们还会偷偷的跳窗翻墙跑出去。

  这跟美国伤员是完全相反,所以美国医生和护士们就对中国军人这个举动十分诧异,他们无法理解中国士兵为什么更怕打针吃药而不怕上战场。

  而如果史迪威是想借此加重美国教官的地位的话……那他显然又想错了。

  因为在战场上,战士们敬重的永远是那些能够带领他们打胜仗的军官,就算为这个胜仗付出了伤亡也同样是这样。

  汽车到达岭邦的时候,张弛才发现岭邦是完全变了样了,一幢幢房子拔地而起,一个个仓库构筑得又坚固又隐密,一辆辆汽车正往来不停地将弹药运送过来并将补给运进仓库。周围到处都是忙碌的人……需要维修汽车和坦克的中国士兵正指手划脚的试图让美国工程兵了解是哪里出了毛病,找不到医院的伤员着急的问着路过的战友,不远处的挖掘机和推土机还在“隆隆”作响,他们需要把这岭邦开辟得更大、更宽,以满足将来远征军大规模反攻的需要。

  这些该是美国工程兵准将皮克的功劳,张弛在现代时就从缅甸人的口中听说过他,皮克将军是修建史迪威公路的功臣,他技术娴熟而且善于管理,尤其可贵的是身为将军的他一向没有架子,平时就和中国、美国普通士兵打成一片。

  也就是这个皮克对前线的战士说出这样一句话:“我们修建的公路距离你们永远不会超过一天!”

  事实是他的确是做到了,这也是史上的中国军队能够在面对如此强悍的日军时依旧能够势如破竹的原因之一。

  (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