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3、改编与演技_影帝重回十八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印证,有什么效果,又好在哪儿。

  当然,有时候他们也会讨论出问题,然后跟导演和编剧商量,进行更改。

  时间长了,不少演员没戏份的时候,都会围到李雪刀和宁远旁边,听他俩讨论,也受益匪浅。

  这天,他们在‘梁山’这边拍结局的戏份,是饰演吴用的宁晓志的个人戏。

  剧情也很简单,就是吴用抱着宋江三人的骨灰罐,从楚州回到梁山安葬。

  尽管原著写的是宋江、李逵和后来的花荣、吴用他们土葬在廖儿洼,再加上对古代入土为安的既有印象影响,如果因此就认为改编的火化是bug,这是不对的。

  实际上,火葬在华夏有几千年的历史,最早是因为战争,很多官兵死在遥远的外地,那么多遗体带回去根本不现实,想要回家安魂,只能火化,后来演变成对爱国捐躯的一种褒扬。

  不过真正让普通大众接受,还是唐宋时期。

  一个原因就是佛教的兴盛,让民众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去往西方极乐世界,尤其是两宋时期,佛教兴盛的汴京、冀省、两浙、闽省、川省,火葬同样接受程度很高。

  再一个,因为有这种风气,家境不好的民众就不会觉得火葬是丢人,为了省钱,也通过这种方式下葬。

  最后就是少数民族的影响,北宋诗人王禹偁的《东都事略》记载:“近代以来,遵用夷法,率多火葬。”

  因为这种风气,那时候很多大城市都有火葬场,叫做化人场,南宋都城临安,最多的时候达到十六个。

  其实从宋太祖赵匡胤的时候,就下令禁止过,但收效甚微,而后来程朱理学开始,他们都上书禁止,依旧相当于一纸空文,直到南宋灭亡都没禁住,尤其是两浙路,连富人都以火化为追求。

  不过,到了明清时期,在宋朝刚开始影响力还不大、元朝根本不在乎的理学,开始发扬光大,官府以残忍为由,下令禁止,这才慢慢废除了。

  说来也让人无语,那时候不让烧,偏要烧,而到了现在,让烧,偏要偷偷埋。

  所以,水浒这个北宋末年时期,火化不仅不是bug,还是风尚,穷人为了省钱,富人为了追求极乐,都这么选。

  此时宁晓志坐在的摇摇晃晃的牛车上,头扎孝巾,神色凄凉的抱着宋江的骨灰罐,身边放着李逵和花荣的,眼神空洞无神。

  这时候,他的妆容也跟之前他和李逵去找宋江的精神不一样,头发花白,面容憔悴。

  一路都没有台词,但那孤独的、可怜的模样,让人看得心酸。

  在这中间,拍了一幕吴用抱着他们的骨灰罐,经过断金亭的画面。

  曾经,林冲为了纳晁盖、吴用和阮氏三雄等人入伙,在这里火并了白衣秀士王伦,也是多少次进出梁山的必经之地,取的就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意思。

  但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