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1章 福建造反_大清弊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把弓都是青海弓,尺寸最为短小,但射得最远,箭是标准的10把雕翎箭,关东桦的箭杆上没有任何名号,说明不是出自军营,江南绿营配的是南弓,所有兵部配发的箭枝都有产家的名号。

  青海弓不是一般的弓手能够用的,没个三、五年的训练根本就玩不转青海弓,再说刺杀他可是灭九族的罪,敢来的肯定都是死士,对方组织严密,又不是正规营伍,而且又是经营多年,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了——四哥胤禛的‘粘杆处’,太子现在可没理由要杀他,拉他倒是有可能,八哥他们更不可能。

  胤禛为什么在这时动用‘粘杆处’的力量来刺杀自己?他是想逐一清除有机会的兄弟,还是觉得自己对他的威胁最大?胤祯一时之间也无法断定,不过,他既然已经出手,那绝不会轻易罢手。

  ‘粘杆处’!这可是一条毒蛇,得想法子彻底清除了它,岂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想到这里,他感觉走陆路回上海太过冒险,当即谴人快船去澳门通知海军前来广州接应。

  三月二十五日,胤祯回到了澳门,

  同一天,福建泉州府永春、德化两县街头巷尾出现了大量的揭贴,直指地方官吏侵吞赈灾口粮,并与地方豪绅联手屯积米石,号召百姓抢夺大户,开仓放粮。

  揭帖一出,本就处于暴动边缘的饥民在有心人的组织怂恿下立刻纠集了数百人闯入城中大户人家,开仓放粮,这一举动立刻就引来无数饥民的响应,队伍马上就由数百发展到了数千。

  人多则胆大,群情汹涌的饥民在抢了大户之后,又将目标转向了官府,犹如洪水一般冲进了县衙,将县官和一众吏员生生打死,随之便竖旗造反。

  福建泉州、漳州、福宁一带本就旱情严重,饥民遍地,永春、德化两县这一竖旗造反立刻就吸引了无数的饥民,一听说他们冲击大户,开仓放粮,能吃饱饭,立时就蜂涌而至,太子胤礽早就安插在福建的一众人马自然是乘机四处策划、组织饥民抢粮杀官,一时间,福建西南各府县立时就风起云涌,反旗四起。

  一看竟然闹腾的如此之大,原本一直睁只眼闭只眼的福建高层也吓坏了,原以为最多不过是饥民闹事,没成想竟然一下变成了席卷几府的造反,立即就匆匆碰头商议论如何善后。

  福州,省府路总督后街东头,矗立着一个坐北朝南庞大的院落群,大门左右雄踞着两尊威武的石狮,石狮之旁,各自高耸着一株古榕树,枝茂叶繁,荫蔽十丈,这便是闽浙总督府,又叫督署。

  现任闽浙总督范时崇是清开国时功臣范文程之孙,范承谟之子,汉军镶黄旗人,八党中人,去年年底由广东巡抚升迁闽浙总督,交割清楚政务,已经是年关,他在广东过了年才动身前来福州,上任才半个多月,就遇上了这么件闹心的事,心中着实郁闷。

  自平定准噶尔叛乱之后,大清十余年来已经再没遇上这么大的动乱,东南半壁更是太平了二十余年,不成想这才刚刚上任就摊上这么个烂摊子。

  范时崇接到加急文书后,不敢耽搁,一边召集福州官员商议,一边下令,着福建陆路提督蓝理迅速派兵清剿乱民。

  总督府议事厅,范时崇扫了一眼匆匆赶来的一众福建高官,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本督上任伊始,便遇如此棘手之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府饥民扯旗放炮杀官造反,糜烂福建半省,为何本督一直未得任何异动的禀报?”

  注:传统弓箭有四种标准的尺寸,分别是4尺、3.8尺、3.6尺、3.4尺。按照地域的特点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满族弓、蒙古族弓、青海弓、南弓4种,其中青海弓的尺寸最为短小,但射得最远,适应了西北少数民族骑射的需要,40磅左右的青海弓,能射120多米远。但是青海弓也是这几种弓箭中最难用的一种,没有深厚的功力不行,需要几年的苦练。

  标准的箭一共有4种尺寸,分10把、11把、12把、14把,按照典籍记载,一尺是4把,14把的箭是清军标准装备

  !!!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