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2章 动若雷霆(下)_蝉声且送阳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赏钱。”

  拓跋渠略微诧异,这拓跋家的马车,汴梁皆识得,何人敢拦道?

  抬眉看去时,只见一名袈裟破烂、手持紫金钵盂的年轻和尚,面带慈祥笑意,缓步走来,先是行了个佛礼,旋又缓声道:“施主,小僧是过路的僧人,道号普智,并非臭和尚,方才默念佛法走失了神,险些与马车相撞。如此,你我也算是一场缘法。”

  拓跋渠咧嘴笑道:“普智大师,若要化缘,直说便是,何以虚词?”

  驾车的侍卫走上前,拽着普智的破烂袈裟,便要将他拖拽到一旁痛殴。

  “停手!”拓跋渠狠狠瞪眼。

  侍卫愣了一下,只好松手。

  普智轻轻咳嗽了声,紧了紧僧袍,上举钵盂,又道:“小僧若能从施主手中乞来素食,当是缘法妙果。”

  拓跋渠心中一乐,挑眉道:“普智大师,我这身上,可没馒头,也没炊饼!”

  普智轻咳一声,“那便给小僧两个铜板,小僧自己去街上买。”

  好家伙,还是个懂得变通的和尚。

  拓跋渠心中好笑,在怀里摸了摸,拿出一小块儿金子,抛向普智手中的紫金钵盂,笑道:

  “若非今日吃酒时,与人投壶作赌,赢了少许金银。往日里,小爷出去吃喝,身上带不了这些玩意儿,全是侍卫结账。今儿个小爷做了不少坏事,赏你一块儿金子,也算是积善行德。”

  说罢后,拓跋渠合上车帘,吩咐侍卫赶路。

  ‘嗡——’车轮声响起之时。

  普智静静看着碗里的那枚金子,摇头自语道:“看不明白。”

  半步不惑,仍是有惑。

  这些日子,他在汴梁城内乞缘,走遍了城内每一条街道。

  有人待他和善,有人待他刻薄,有人迎他入屋,有人驱他离街。

  那些待他好的人,曾做过许多恶事。

  那些待他恶的人,曾做过许多善事。

  人有善恶,却也不分善恶。

  普度轻声叹息,他拿着钵盂里的一枚金子,换了一张炊饼,在客栈老板的惊喜目光下,他将这张炊饼放入唇间,轻轻咀嚼。

  这是人间的味道。

  然后,他又想起藏于心中许久的那个问题,杀一人而救万万人,当是如何?

  即将踏入不惑的人,心中最为困惑。

  正如大燕国师府废墟,有一名白发年轻男子,他皱着眉头,喃喃自语,念叨着一些,连他也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像是个十足的神棍。

  命运是最琢磨不透的东西,执柄命运之人,若要真正踏入那个阶层,便要想明白命运的根本,是为何物。

  天是虚假。

  那么命运,是否也是虚假?

  两人都想不明白。

  被困在国师府的白发少年,走不出那片废墟。

  而身在汴梁城的普度,也走不出这座汴梁城。

  临近傍晚,汴梁城一处桥洞底下。

  普智盘膝闭目,口中默念佛法,有青袍人前来,带来了慕容云画的命令——入皇宫,杀愚者!

  普智睁开眸子,看了青袍人一眼,平淡道:“不去。”

  “这可是老祖宗的命令!”青袍人拿出慕容云画交给他的令牌,展露而出。

  普智沉默半晌,依然摇头。

  两人僵持了许久后,普智才缓缓说了句,“半月后,若小僧依然想不明白,便尊令行事。”

  老祖宗身为天顺地仙,近佛之人,曾言杀一人而救万万人,是为世间正道。

  但普智心中的佛,却告诉他,老祖宗说错了。

  不过,他还没有想明白,为何老祖宗心中的佛法,与他的佛法,道路不同。

  明明,他修行的便是老祖宗的大乘佛道,怎的——却成了小乘?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