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3章 王韬见闻_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韬倒是在欧洲通行无阻。

  虽然很多欧洲人都有有些种族歧视。

  但是中国现在毕竟还是一个东方的大国,欧洲的很多奢侈品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所以王韬还是得到了基本的尊重。

  他本身就长得非常有气质,而且精通多门外语,在欧洲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用当地的语言跟对方交流,这更是让他成为了很多欧洲贵族的座上宾。

  他们从王韬这里了解中国的文化。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中国人来到西方并且用西方人熟悉的语言将中过的文化讲述出来。

  王韬本身就是秀才出身,对诸子百家的一些古籍都有了解。最关键的是他能够把自己的这种理解用外语表达出来。

  这让王韬在欧洲获得了一个中国文化学者的名头。

  他开始在一些欧洲的大学发表演讲,讲述中国古代哲学、历史、科技发展。

  让很多欧洲人重新认识了中国,无形中渐渐地改观了欧洲人对中国的看法。

  很多欧洲人到现在才发现原来中国有着像古希腊、古罗马一般灿烂的文化。

  不仅仅发表演讲,王韬还在各种报纸上发表文章,甚至还出了一本书——《中国的诸子百家》,介绍了中国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文化。

  渐渐地,王韬发现自己现在更像一个文化使者。

  卡尔回到欧洲之后所做的事情就是帮王韬跑腿。

  王韬通过自己的欧洲的大学演讲的机会也认识了很多欧洲的学者。

  他的第二项任务就是招募人才。通过跟这些大学学者的接触,王韬也确实招募了很多人。

  他在欧洲成了一个中国游学基金。这个基金会帮助那些想去中国看看的学者解决路费的问题。

  现在很多欧洲的学校其实还是很穷的,学者也是这样,他们往往会为了得到研究经费而讨好那些贵族。

  很多人在王韬银棒攻势下,带着行礼,踏上了前往中国的船只。卡尔所负责的就是把这些人安全地送上船。

  这些前往中国的欧洲学者都持有王韬开给他们的凭证,到了上海之后自然会有人负责接洽他们。

  王韬向他们描述了一个规模巨大的综合性大学,这个大学里面有专业的实验室,还有用不完的实验经费,王韬向他们保证他们一定会爱上那里。

  当然大部分人并不是完全相信这些,他们只是冲着那高额的工资去的。许多人打定主意,如果在中国呆的不舒服,等赚够了钱,他们还会回到欧洲。

  当然王韬在欧洲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他在法国提出要去考察造船厂的请求就没有被同意。

  不过这件事情影响不大,因为董书恒后面跟布尔布隆敲定了铁甲舰的订购计划。

  这样王韬成了船厂的客户,顺利地进入了船厂。他负责安排中方人员在船厂跟着法国人一起建造这两艘战舰,这是合同上约定好的事项。

  在普鲁士,王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