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五〇章 大建书院(求票!)_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淮海军准备发展一批年轻的会员,趁着各省建立新军的机会走出去,打入到这些新军之中,秘密开展活动,发展新会员,寻找志同道合之人。

  另外还要有一批会员要回到原省籍去发展复兴会的组织。为淮海军以后占领那里先打好前站。

  董书恒知道,后世的历史上新军反清,也是因为有很多的反清志士打入到了新军之中。

  当然,现在的淮海军比以前的反清志士条件要好的多了。

  他们有强大的淮海军作为后盾,行动上会得到淮海军的大力支持。自身的安全也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忙完了复兴会的事情,董书恒开始了他的高校建设计划。

  正好此时又有一个批次的欧洲学者抵达了海门港,同时回来的还有一些之前排出去交流的书院老师。

  董书恒这次准备把步子跨的大一些。

  除了之前刚刚成立的江宁女子师范学院。董书恒准备整合江宁原本的书院,再设立一些自然科学学科,仿照淮海书院的模式成立江宁书院。

  江西原本就是人文荟萃之地,董书恒准备成立一座南昌书院,一座赣州书院。

  安徽的宁国、徽州以前是人文最发达的地区,这里会成立一座徽州书院,在皖北成立庐州书院,在安庆成立一所理工学院。

  安庆将建成长江中游的一座重工业城市。

  董书恒准备以后将综合性的大学称为书院,一些专业性的大学称为学院。

  如果直接改为大学的话,很多人都觉得接受不了。包括魏源他们这些老辈也觉得叫书院好。

  当初淮海书院就是他们坚持的结果,要是按照董书恒的意思就叫淮海大学。

  不过只是称呼而已,董书恒并不在意,只要能够为国家民族培养出人才就好。

  这么一圈下来淮海军统治之下将有六大书院。在上海,还有一座传教士建立的圣约翰大学。另外还有一些专业性的学院,比如师范学院、医学院、法学院、警察学院、行政学院等等。

  这样看,淮海军底下的学校扩张的有些快了,师资哪里来?学生哪里来?

  董书恒自己也觉得现在有些操之过急了,这样一铺开之后,原来淮海书院储备的师资力量就被摊薄。

  要等书院自己培养的人才成长起来之后,再加上留学生回来了,才能够缓解这种情况。

  不过他还是决定先将这些书院建立起来,他们规模可以小一些,但是只要有了以后就能够慢慢成长起来。

  董书恒不认为淮海书院一家独苗就可以撑起整个华夏的人才需求。而且仅仅是一所书院,没有竞争,也不利于淮海书院的发展。

  在这些新建立的书院中,董书恒还会继续聘用原来的书院先生,也会教授四书五经这些内容。不过董书恒会让他们仿照淮海书院加入一些新的学科。

  学习四书五经没有错,这些学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