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8章 沪上_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大型公共租界。

  在这里所有与华夏建交的国家都可以进驻,只是大家都要遵守华夏的法律,就收华夏的管理,这里只是一个为大家商业活动提供便利的地方。

  作为华夏一方,也不希望外贸活动被英法所垄断。

  公共保税区建好之后,所有来华的商人都可以在保税区建立工厂,开办公司,只要遵守华夏的法律就可以了。

  这自然是受到其他国家的欢迎。面对这种情况,英法也没有办法。他们也不能得罪所有的欧洲国家。

  毕竟现在华夏没有限制他们的贸易活动,反而还扩大了华夏的对外贸易。

  只是贸易规则的制定权现在转到了华夏的手中。

  在保税区内,外国人开办的工厂,从外面输入原材料,向国外输出商品都是不需要关税的。

  只有他们的商品要输入到华夏才得上交关税。

  对于他们来说,实际上是减少了运输的成本。只是外国商品比华夏的商品还是多了一层关税。

  在成本上华夏的商品还是更有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已经在缩小。

  董书恒这么做,也是为华夏的制造业引入一条大鲶鱼。

  不然华夏的工商业闭门造车,根本就没有对比的标准。

  有了这些在保税区的外国工厂,国内的企业会多一些危机感,同时这些企业还能给华夏制造很多的就业机会。

  这一政策首先带来的就是沪上的繁华,除了苏州河畔的别墅区,靠近保税区又建造了大量的居民区。

  政府建造了大量的排房,低价出售给上海的工人。

  这些房子的价格很低廉,平均只要五十银元就可以买一套,也就是一个工人几年的工资。

  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一般化在沪上的工人都能够买得起一套石库门中的套房。

  这极大地改善了沪上工人的生存环境,也美化了沪上的城市景观。

  以前遍地的棚房不见了。平民区私自搭建的棚房,没有配套设施,环境脏乱差,容易滋生细菌,传播疾病。

  现在这些地方已经全部拆除了。只要愿意出力干活的人,哪怕是买不起几十块的套房,也可以租住沪上政府的廉租房。

  现在的沪上已经形成了四大区域。靠近外滩的保税区,那里大都是洋人的商行和工厂。往上游的上海县城是老城区,城墙已经拆除,只留下几座城门。

  这里住的都是沪上的老居民,老居民大都从事服务业,他们中很多本来就是小商贩。

  老城区这边商铺林立,餐馆、旅馆、小吃铺子、杂货店应有尽有。以城隍庙一带最为发达。

  老城和保税区之间是新生活区。

  苏州河以南是华商的工业区。

  这里开辟了大量的住宅供工厂的工人居住。这些工人大部分是外来人口。

  沪上这里工厂的工资普遍比外地高,一放面因为这里的有钱人多,物价被拉了上来。

  另一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