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章 最苦莫过盐丁_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受排挤。因为外勤有补贴可拿,大家争着想去,朱管事是本地人必然向着本地人。所以基本上不安排我俩出外勤。”两人中那个矮壮的答道。

  看着这两人,董书恒总感觉他俩有故事。于是问道“你说你们是流民,那你们老家在哪?”

  “回少爷的话,小的们是从山东临清逃荒而来。小的叫娄志刚,这位是我的师兄艾春明。”

  临清?前世董书恒看电影的时候知道南拳北腿,这个北腿就是之临清的“谭腿”。

  “你们俩可练过功夫?”

  “不敢欺瞒少爷,小的俩是师兄弟,从小随师傅练习腿上功夫。”

  “哦,那你一个人能打几个普通人。”

  “不是小的吹牛,普通壮汉,小的一个可以干倒五个,要是我兄弟二人配合能放倒15个。当年,老爷正是看到我二人跟人打架功夫还行,这才把我二人收入家中。”

  自己这个老爹还真是会捡人啊!

  这时院内的马车赶到,董书恒和慧儿上了马车,两个家丁小娄和小艾自然只能跟着车子跑。

  出得城外,就变成了另一个世界,这还是董书恒本世第一次出大院,县城里面还好,虽然不大,但是东台未经战火,不长的街道上商铺林立,好不热闹。

  城外却是另一片光景,去西溪的路上正好遇到一个盐丁村落。

  董书恒命车夫把车子停在了村落之旁,只见几个孩童在村口的泥塘捉泥鳅。这几个孩童手臂和双腿都长得细细的,头和肚皮大大的,一看就是营养不良。

  突然一个孩童捉到了一条泥鳅,高兴地抓在手里向家跑去。

  此时,董书恒抬头望去,才看到这个村子其实是有一堆茅草棚子聚集而成。垒土做的一人高的墙壁,上面铺着厚厚的茅草,这种植物在沿海滩涂的盐碱地中最为常见。牛羊都不愿意吃,只能用来建房烧火。盐丁每年都会收割这种茅草用来煮盐或者建房子。

  董书恒曾经看过一本清朝人的笔记描写盐丁的凄苦生活:酷暑之中,前面是一片煮盐大灶接连成行,后面也是一片煮盐大灶连接成行。盐丁们顶着暑热,在滚烫的两行煮盐大灶之间奔走穿梭,熬煮食盐。这种状况,就如同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就像是要炼丹而改筋换骨,其情景,想一想,都让人觉得煎熬。

  盐丁们的身体,被火气熏蒸炙烤,开始时,他们的肌肤或许还是白色的,慢慢地,就会变成红色;时间久了,就成了黑色。那些天长日久在盐场求生的盐丁们,皮肤的颜色就如同铁块的颜色,身上的肉,就如同干脯一般。

  盐丁们煮盐的地方,很少有树木存在。炎炎夏日,盐丁们在盐场大灶之间煮盐的时候,被灶内的火热逼迫,为了暂缓烧烤,他们会从大灶之间跳出,然后,站在烈日之中乘凉。盐丁们如此用力地工作,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