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65章 人的需求与环保_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去了江宁和沪上两座城市。

  不过他将姜玉钦派回苏州了。

  姜玉钦的老家是苏州吴中的。作为董书恒的大秘,他还要做董书恒的耳目。

  所以董书恒就将他派到苏州去调研。

  “总统,说实话,苏州的发展真的很快,这里的位置好,紧挨着沪上这个出口的基地。生丝的产业发展飞快,我走在乡下能够看到大块的桑田。缫丝厂随处可见,甚至是一些小镇都有竖着大烟囱的缫丝厂。”姜玉钦描述道。

  “你不能也报喜不报忧啊,文轩。”董书恒笑道。

  “问题真的存在,总统,我觉得这土地都用来种桑树也有问题,丝绸总不能当饭吃。咱们复兴军的粮食产地是多了,这几年粮价下降的厉害。大家转向更加赚钱的桑蚕养殖,这个无可厚非,但是我感觉这样不是长远之计。”

  “这样有一个后果,那就是今后,我们的主要粮食产地都将转移到本土之外的大华夏圈国家。太湖周边原本是本土最主要的稻米产区,现在大家却都在吃南洋的稻米。南洋那里都是大田种植,而且有大量的土人劳工,生产成本非常低。”

  董书恒点头道:“嗯,你说的没错,粮食安全的确很重要,这应该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伱有什么想法吗?”董书恒问道。

  “总统,我想人总是要趋利避害的,种桑养蚕比种地赚钱,那么大家将自己的地种桑,也无可厚非。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粮食的价格,但是现在大华夏圈内部自由贸易,零关税之下,没办法通过关税来调控。”

  “只能由政府给予种粮补贴,提高种植粮食的收益。还有一个就是通过律法划定基本农田,制定一条粮食生产的红线。在基本农田的范围之内只能种粮食。但是这样的话,势必会有让地方上产生反感,还降低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务工。”

  “这次我还发现,现在在城市务工,虽然比种地辛苦,但是收入却要比普通的种地农民要高。而且城市中的教育设施更加完善,在城市务工,子女受到教育的水平更高。”

  董书恒点了点头,姜玉钦给的建议已经很成熟完善,显然他在之前就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这个外表有书生气的中年人富有政治智慧,思想也比外表看起来更加的成熟稳重。

  “以后人口向城市集中是大势所趋,依靠农业能够支撑的人口数量有限。以后更多的人口是要靠工业和服务业来养活。”

  “而且,农业毕竟只是一个基础产业,满足的是人的基本需求,就像我们之前提出的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那么在温饱解决了之后,人是要有更高的需求的,概括来说就是精神上的需求,人活着要发展、进步,要被外界认可…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