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7章 最晚_手眼通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真听力极佳,当听到怕老婆这句抱怨时,豁然睁眼,恨不得立即冲出去,将那人暴打一顿。

  你才怕老婆,你全家都怕老婆!

  他狠狠咒骂一声后,目光扫视向殿里,发现只剩下最后十余人,文试步入尾声。不管怎么说,能坚持到现在,还提笔有话可写,就足以体现他们的学识。

  任真比较满意,起身走到堂下,负手穿梭在考场的走廊间,不时驻足俯身,从后面旁观一些考生作答。

  “如何看待醇儒和儒修两者的优劣?”

  醇儒,意为学识精粹纯正的儒者,这类人只研习儒家道德学问,不治修行之道,在世人看来,是真正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儒修,带了一个修字,顾名思义,兼顾儒家的学问之道和修行之道,是儒者,同时也是修者。

  任真凝眸细视,只见这名考生答道:“窃以为,此题本身便有谬误,两者并无优劣之分,唯侧重不同耳……”

  他读完这句,情不自禁地咧嘴,好家伙,这年头的学生都会开放性作答了嘛!

  后面继续写道:“《大学》开篇,便言三纲,后更有八目,道尽儒家精髓。无他,唯三不朽耳。醇儒所求,在于立德、立言,成就道德文章,启蒙世人;儒修者,养浩然正气,为除暴安良,报效家国,此立功也……”

  三纲者,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者,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纲八目,构成儒家的宏观框架。无论醇儒还是儒修,都必须遵循这个纲目。

  所以,此人的观点深中肯綮。既在规则之内,大家向往的理想彼岸,又有何优劣之分?

  只是为达成目标,各自采取的手段不同而已。

  看完全部答案,任真神情变得凝重,目光望向卷首那个名字。

  邬道思?

  这个人我要定了!

  敢在文试卷子上直抒胸臆,乃至指责题目本身就错了,又见识如此高远,这份气魄和才情打动了任真。

  他知道,自己想找的,正是这样的大才。

  但是他不知道,这名叫邬道思的考生,此时看似在专注答题,其实心里紧张至极,生怕惹得座师不悦,愤愤离去,让他名落孙山。

  他敢如此作答,是见出题者不拘一格,题目新颖,似乎真想考察学生的眼光和见识,所以,才刻意剑走偏锋,有点哗众取宠的想法,希望博得考官认可。

  见任真站在身旁,迟迟没有离开,邬道思意识到,鱼儿上钩了,窃喜之余,暗暗打起精神,继续往下作答。

  这时候,他已写完前面所有题目,只剩最后的压轴大题,而时间也不多了,考场上只剩他最后一人还没交卷。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交卷者都能写满卷子。恰恰相反,而是所有人都没有写最后一题。

  不仅因为他们不会写,更因为不敢写。

  这道题目是——南晋犯我疆土,前线告急,请拟出退敌之策,多多益善。

  这是再实际不过的应用题。

  此题无人敢答,因为谁都知道,北唐形势严峻,各方面落在下风,并没有万全的退敌之策。

  连当朝的父辈臣僚都一筹莫展,无计可施,他们又岂敢信口开河?

  更关键的是,万一随手写的建议被陛下看到,甚至被采纳,导致北唐大败,到时候,这就是万劫不复的大罪!

  邬道思读完题目,心脏怦然一跳,睿智如他,也迅速意识到妄议朝政的后果,眉关不由紧皱起来。

  任真把他的神情看在眼里,却误解了他的心思,开口鼓励道:“不用担心时间,我等你做完再收卷。”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