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高级干修班_远东162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班,如果无法通过结业考试,基层干部是无法获得提拔任用的。

  所以远东的基层干部们平时都非常注重自主学习,甚至有的人还经常去当地的夜校补课。毕竟人往高处走,每个人都希望进步。

  但是这一次公司对高级干部培训班的培训,对刘德贵他们来说,难度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得多。这也是公司在进入中原之前,对各地高级干部的一次考验,关系着他们今后的工作岗位。

  刘德贵他们这些高级干部班的学员,在基层工作这么多年,当然非常清楚这各学习班的意义,所以所有学员在培训的过程中都非常的认真,课下更是极为刻苦。

  没办法,为了自己的前途,大家都在卯足了劲拼命的消化吸收培训的课程。虽然大家接受的都很吃力,刻却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的。在这样的竞争氛围里,所有人都不想掉队,所以学习的热情也格外高涨。

  其实就算是傻子,也都意识到了公司组织这次大规模集训不简单,之后应该会有大动作,而且具体的情况有人已经猜到了。

  刘德贵当然属于知道内幕的人,即便他猜不到,宋涛、丁为国这帮人也都有意无意的向他透露过,所以这个时候不拼,等公司进入中原就真的掉队了。

  华夏历朝历代的中原王朝,都沿袭着中央集权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将这种****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但是各朝对于地方的管理,也始终沿袭着“皇权不下县”的管理方式。也就是中央所派遣的官员到知县为止,县以下没有任何行政单位。

  实际上就以县为界,将中国的政治结构划分为县以上的“中央集权”和县以下的“自治体制”,负责沟通两者之间的关键阶层就是绅士。

  由此提出中国政治结构的双轨制,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皇权,另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绅权和族权,二者平行运作,互相作用,形成“皇帝无为而天下治”的局面。

  这种制度在王朝初期,往往会产生不错的效果,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制度的弊端就会逐步显露出来。

  明末的例子就非常明显,尤其是明成祖时期,规定举人以下没有做大官的份,断绝了他们的仕途。限制胥吏的出身,使得胥吏遭人看不起,也就是“流品”,只能让童生和秀才中没有出路的人来当胥吏。

  底层官吏的期望值没有了,那他们也就变得自私自立,不在心怀忧民之心,也不在对上层的为命是从。可一切案件和政策的实施都得靠他们去办理,然而结果却是根据他们的利益花样的应付。

  这样一来,地方士绅阶层与胥吏相互勾结就成了普遍现象,而各地的官员想要治理地方,又离不开胥吏和乡绅的支持,即便大明地方官员想有所作为,也要维护胥吏和乡绅的利益。

  远东想要打破这种状况,就要控制基层,重启炉灶,培养自己的基层管理干部。至于大明士绅阶层和官府胥吏等地方势力,是绝对不能任用提拔的。

  当然,这样就会使得公司在大明开展基层工作的初期,会变得困难重重,甚至举步维艰。即便如此,公司也打定主意,绝对要死死的抓住基层的控制权。(未完待续。)手机端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