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零一章 崇祯大旱(一)_远东162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余粮也都见了底儿。再呆在家里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活活的饿死。

  于是大明北方数省的农户,几乎都加入到逃荒的队伍里。而且逃荒的人群里还增加了城里的小商人和相对富裕的人家。

  因为他们的余粮都吃没了,而现在的粮价,在当地官僚、士绅地主、商贾大户和各地藩王、军头的哄抬下,早就成了天价,一般比较富裕的家庭为了吃饭只能花天价买粮,很快倾家荡产,最后一样没有了余粮。

  所以逃荒的人群中已经不光是农户了,小商人、手工业者、工匠手艺人等城里各行各业的都有。很多商铺关门歇业,有的商贩干脆扔下铺子逃荒去了外乡。甚至还包括了大批的穷苦的秀才,各色人等都随着奔涌的人潮,向东向南逃荒而去。

  李明在吕梁山根据地刚刚呆了不到半个月。就接到公司的电报,让他赶快去河南,组织大明各地的流民收拢工作。

  接到公司的电报,李明也意识到今年流民接收工作的形势,肯定是极为严峻。所以他连忙放下手中的工作,乘船沿着汾水一路来到了蒲州。

  在回去的途中。李明的心就已经跌入了谷底。沿途黄河两岸的流民,真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无数的逃荒的流民扶老携幼,举家向南而去。逃荒的人群里包括了大批的老弱妇孺,每天死在路上的流民不知道有多少。

  李明知道坏了,这和公司预想的完全不同。他们还是低估了崇祯大旱的严峻性,远东就算是砸锅卖铁,也救不了这么多的流民啊。就算是想救,也根本运不回去,人实在是太多了。

  李明连忙向公司董事局发报,把他看到的情况,详细的向董事局委员会进行了汇报。董事局委员会接到李明的电报,连夜召开了会议,商讨公司在大明接收流民的事宜。

  高建国和王和等常委、委员齐聚公司会议室,会议室里的气氛极其紧张。大家的表情也都很严肃,大都皱着眉头,会议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面对如此汹涌的流民潮,任谁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李明的电报描述的场景是流民铺天盖地,这还仅仅是山西一地的情况,大明北方数省都遭了灾荒,加在一起那得是多少流民,想想就觉得不寒而栗。

  王和看到会场比较沉闷,就苦笑着道:“现在不是我们救不救流民的问题,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救啊。光是各地流民收拢点,目前已经挤爆了,现在每艘船都是能装多少就装多少,而且每个流民只分了两天的口粮,据各个流民收拢点的报告,几天后流民就得饿着肚子上船了。

  我们的运粮船正在装粮,这几天就会陆续起航前往大名沿海。可是等我们得粮食,最后转运到河南山西,最少要十几天。我们再河南的流民收拢点,已经没有存粮了。这几天远东商行为了买粮,已经将他们的流动资金花了个精光。

  可是现在的粮食简直是天价,远东商行手中的银子根本买不了多少,就这人家还不愿意卖给我们呢。如今远东商行正在想尽办法四处筹粮,他们已经将所有的粮食都运到各个流民收拢点了,可依然是杯水车薪。同志们,形势严峻啊……”(未完待续。)

  ps:感谢头疼也不行、兔子哥哥0的月票支持。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