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六十六章 安置移民_远东162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条鱼,晚上还能分到一个水果。女营的妇女和孩子的伙食,要更好一些,每隔几天孩子们还能分到一些糖果。

  大明移民中底层贫苦人家,毕竟占据了绝大多数,大家哪吃过这么好的伙食啊。而且没人还分了一套崭新的衣服和铺盖,就算是村子里的富户,也过不上这样的日子吧。

  而且训练了一个多月后,移民营地终于开放了男营女营。移民们终于可以中队为单位,分别和家人见了面。见面的时候为了防止发生混乱,只能用一道铁网隔开,就像是探监一样。

  当时的场面简直哭声震天,让站岗执勤的海外师官兵,听着都落泪了。

  但是这些大明东南沿海的移民。看着自己的家人一切都好,也就全都放心了。虽然见面的时间很短,也确实稳定了移民营地的局势,移民们都安心了不少。

  接下来的一个月,陆续有大批的大明北方流民被送到了暹罗。移民营地再次进行了整编,将大明北方的流民和东南沿海的移民混编在一起,移民营地也变得更加稳定。

  直到这时,大批基层管理干部和基层政工干部,也开始陆续进入移民营地,从海外师官兵的手中接过了管理权。扫盲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也随即展开。

  原定三个月的集训,一直持续了四个半月,移民营地才开始将他们送往中南半岛各地进行安置。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公司征用了大批中南半岛的土著,在各地建起了大批的住房。

  公司为流民准备的房子,都是这个时代中南半岛普遍使用的吊脚楼。吊脚楼一般都是两层,房屋结构为全木制作。因为中南半岛气候炎热多雨,吊脚楼的一层有两米高,起着通风隔潮,防蛇防涝作用。二楼是主人居住的地方,屋内虽然没有什么家具设施,一切都很简陋,但也都整齐干净,让人清爽舒服。

  为了加快建设这些吊脚楼,基建处的专家技术人员,根据当地的环境,设计了模块化结构的吊脚楼住房。并在马尼拉的木材加工厂定制了大批的散件木料,用蒸汽动力的木工机床统一加工而成,然后运到了中南半岛各地,征用大批的当地土著劳工进行组装建设,大大的缩短了工期。

  每个中队是一百户人家,一般都是十间吊脚楼为一排。得益于这个时代南洋植物茂盛,各种木材都是质量不错的硬木,即防潮防朽,又显得非常的高档。而且每家每户一些必要的家具和木质工具,也都是统一配置。

  公司民委会工作组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所有的移民分配了土地。还为每家每户分配了一头水牛,都是中南半岛战役期间,日本敢死军部队缴获的。另外曲型犁等各种农具、工具、余粮和种子,也都相继分发给移民。

  大明东南移民一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分配,主要是以一个十五岁到五十岁的男丁为一户。养老和养育幼子的家庭,在住房和土地上相应会增加。如果单身的移民,以及大明北方流民,还都会分配给一个中南半岛地区的单身妇女,和他们组建新的家庭。(未完待续。)

  ps:感谢一方通行111、兔子哥哥0、spethu、阿历的月票支持。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