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章 处置俘虏_三国幼麟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声直冲云霄,响彻天际。

  营外的将士们士气如虹,纵声狂呼,但主帐内的几位主将却面红耳赤,几乎快吵了起来。

  争执的内容是关于如何处置这批三千余人的俘虏。

  关平认为这些俘虏不可能化为己用,留着不仅无用,还有反戈相向的可能;但若放了又无疑是纵虎归山,徒增敌势。他恨极了吴军背盟偷袭,提议一律坑杀。

  向朗却道杀虏不详,如此好杀有违天道,只是不从。

  两人原本试图相互劝服对方。哪知两人都是心智坚毅之辈,却是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火气一起,竟然就此吵起架来,直吵得面红耳赤,依旧没个定论。

  吵到最后,两人忽齐齐收口,双双望向主位上的关羽,却是将难题抛给主将裁决。

  关羽自也恨极了东吴偷袭,但他毕竟是从民间底层一步一步走到今日的地位,深知民间疾苦。

  背盟偷袭一事的主谋是孙权、吕蒙等人,这些士卒也只是奉命行事而已,确有罪,但罪不至死。

  他心中犹豫,委实不能决断,沉吟半晌,忽转向姜维,问道:“伯约怎么看?”

  姜维搬来救兵,又献计连胜两阵,无形中,已为众人所倚重。虽然向朗、关平的官位都在他之上,但他此刻说话分量之重,却不在二人之下。

  故而关羽一经向他询问,众人皆扭头向他望去。

  姜维却是陷入了沉思。

  实则在他心中,他也不倾向于杀虏。毕竟蜀人、吴人皆为汉人,华夏一脉,同根同种。

  汉末天下大乱,诸侯之间攻伐不止,户口大减。战争已经令华夏百姓承受了太多的苦难。百年后的五胡乱华之所以生,汉人户口大减是最根本之原因。

  故而在姜维看来,每一个人口都弥足珍贵,遑论此处更有三千多活口。

  只是倘若不杀,后果也确如关平所说。

  他眉头一皱,脑中疾转,不一会儿,心中便有定计:

  “向太守与关将军之言,都是在理。依末将之见,不如折中便是。”

  “怎么个折中法?”向朗、关平齐声问。

  “这些俘虏一律打折一条腿,以示惩戒。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至少半年内,这些伤兵不可能再次上阵为乱;此外,东吴还要花费大量药材粮食救治他们,供其还乡,凭添损耗耳。如此一举两得,我等何乐而不为?”

  众人闻言,皆觉有礼,于是在众人一致肯定中,这群俘虏的命运就此被定了下来。

  关平当下起身离座,前去召集人手处置这群俘虏。

  此时,吴军俘虏在校场上跪了一地,他们本就已经是砧板上的鱼肉,心下正惴惴,忽然听闻只打断一条腿就能活命,竟然齐齐跪伏于地,齐声呼道:

  “将军仁德,将军仁德啊!”不少人更是当场留下泪水。

  听到外间的山呼海啸,姜维嘴角不由得挂上了一丝笑容。

  其实他还有一些心思不曾说出口,这些俘虏伤愈后,有好些人不能再次从军上阵,但在家乡务农生活却是不碍。如此一来,也算为华夏一脉留下几千火种。

  三国之间是内战,而不是征服之战,不应以灭绝、屠杀同胞作为手段。这也是姜维选择投效刘备的重要原因,毕竟刘备以仁义自居,从来没有过屠城之举。

  更何况,从短期看,蜀吴相互敌对;但从长远看,蜀吴必须合作,才能扛得住来自曹魏的压力。

  三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半年后,是战是和还难说得很呢!

  等处置完俘虏,姜维再次点齐兵马,带着关兴、句扶、王平等人前往决石口埋伏。

  孙皎只是第一条鱼,他身后还有诸葛瑾、孙桓、蒋钦三部。

  姜维始终坚信,只要关羽这个诱饵还在此地,就不愁这些鱼儿不上钩。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