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51章 望远镜_三国之蜀汉中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清清楚楚,有两队士兵分明打着‘唐’字旗号,但领队之人并非昨日上城的唐咨。”

  “你便是刘明吧?”

  刘封仔细看了那士兵一眼,此人四十左右年纪,面白无须,水泡眼,蒜头鼻微微发红,对这个人终于有了印象。

  “啊——是是,正是属下,”那人吃了一惊,旋即变得激动不已,躬身道,“想不到大将军还得小人。”

  “你也算是工坊中有名号的人物,我岂能不记得?”

  刘封欣慰一笑,指了指他手中一尺来长的喇叭状木筒,“这便是你们改进的望远镜?”

  “正是,正是!”

  刘明激动地双手颤抖着将其捧起来,鼻头变成了赤红色,水泡眼也变得熠熠生辉,“这是用西域传来的琉璃打磨改制的,一里之内可看清敌军面目。”

  一旁的陈寿吃了一惊:“啊,此物如此神奇?”

  刘封努努嘴:“承祚你自去看看便知。”

  陈寿闻言赶紧走过去,接过望远镜摩挲片刻,在刘明的指点之下到帐门口去查看,李丰忍不住好奇心,也和蒋班几人凑过去。

  这刘明年纪虽大,也没有武艺,更不懂兵法,但能升为裨将,就是因为刘封赏识他的制造能力,这也是不可多得的奇才。

  和马均、黄月英等人不同,刘明的长处不在机关制造和技艺之上,而在于对一些现有工艺的改进,总能提出一些奇特的想法,投石车一发五六块的工艺便是他提出改进的。

  严格追溯起来,这刘明也是刘氏一族,只是早在东汉之前就已经没落了,但这并不妨碍他以刘氏为荣的自豪,为人又忠厚实诚,但他这微末技艺在士族为主的大汉朝自然不受重视,也不过是以此糊口度日罢了。

  直到刘封强调工坊重要性,不断提高工匠的身份和荣誉感,朝廷广纳奇才,刘明才得以出头,在长安加入工坊之中,便提出改进投石车的想法,大受马均赞誉。

  又一次刘封巡视工坊,见刘明居然用琉璃珠做成了放大镜,便于操作机关中的微小之处,十分高兴,便告诉他望远镜的原理,叫他全心只做望远镜,一年后终于有所成,不过也只是初步完成,效果还不完善,如今终于能派上大用场了。

  “神奇,当真神奇!”

  陈寿几人转回来,啧啧称奇,感叹不已。

  刘封问道:“刘将军,这望远镜军中还有多少。”

  刘明答道:“回大将军,能看到一里之外的,仅此一个,属下觉得还有不足之处,此次特来随军出征,检验一番。”

  “很好,此战结束之后,若能改进,速来报知于我!”

  “遵命!”

  刘封点点头,略作思索,吩咐道:“你再去监视吴军动静,看看除了唐咨和钟离斐换人之外,那些巡逻的士兵,可有重复。”

  “是!”

  刘明喜滋滋地出帐而去。

  李丰问道:“大将军,莫非唐咨昨日被打得不敢露头了?”

  “不然!”

  刘封摇摇头,思索片刻,忽然笑道,“吾料唐咨已然不在城中了。”

  陈寿皱眉道:“何以见得?”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