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二章科举_大唐艺术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周边的人都知道商县富裕,现在陈安就要让更多的人还知道商县不只是有钱,还有人才。

  一旦在科考中有了县学的学子考取进士,那县学的声望就会更高。为此,陈安又了新的想法。

  他要组织县学的教授和学子集训,参加今年的科考。

  大唐的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年年都有,而由圣人下旨另行开的制科则不同。常科共有六科: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和明算。

  其中秀才科是最难的,要靠策问,就是圣人提出问题,考生给出答案。因而年年能通过秀才科的不过几个人而已。

  明经科就是要求考生通晓经书,即《诗》、《书》、《礼》、《易》和春秋。此外如果圣人喜欢的话,还会额外增加一些别的经典作为考试的内容。

  进士科就更难了,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所考核的就是一项“时务策”,就是考生根据圣人所给出的五道题,或者从官吏治理、或者教化、又或者生产等方面答题。

  而陈安则选择了要在这三个最重要的科目在加上明算科目。

  明算,这个太有把握了,西张村的村学,商县的县学早都开设了算数课程,张狗子的算学基础就不错了,在集训下肯定没有问题。

  至于进士科,秀才科,明经科一样有些把握。

  大唐没有八股文。出题比较随意,不完全是经书背的好就能考取功名。

  而且大唐的科举还可以举荐,文采飞扬的文士得到贵人们的举荐,那考取功名就容易的多。

  这个操作空间就大了。陈安身边的贵人们太多了。随便找几位国公那很容易。

  当然了,像尉迟敬德这样的国公就算了,还是房玄龄,唐俭这样的适合。

  陈安要先让魏和的文采出众,他找到了几首李白的诗。魏和肯定是不会抄的。但陈安有办法啊。

  陈安把李白的诗给改写了。是那种改写成水平很菜的诗词。

  然后,陈安拿去让魏和点评,修改。他为了成全魏和可真是费劲了。

  至于孙琦,那就简单了,这是自己人。陈安又找了一首王维的诗给了孙琦。

  魏和不知道陈安给他的诗是谁写的,他就真的以为是陈安所做。

  魏和用了好几天去修改。

  在魏和把陈安给他的诗词修改后,陈安在望山居组织了文会。

  孙琦,魏和修改过的诗词一下子击中了读书人。

  魏和修改的是“床前明月光”,孙琦修改的是“红豆生南国”。

  不过魏和修改后的“床前明月光”变成了“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以前的差了一个字。

  还好,差距不大,意境还是有的。

  这两首诗都让陈安分别注明了“陈安书,孙琦修正”和“陈安书,魏和修正”。

  随后,孙琦还在望山居很悠扬的一首曲子,绕梁三日啊。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