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5章 整编全军_1908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师,辖下第四十九旅和教导一团、第十炮兵团,算上师部直辖的一个警卫营一个炮兵连,和旅部直辖一个警卫营,以及辎重后勤部队,全师满编一万一千九百五十五人。师长仍是韦汝聪,授予陆军少将军衔,副师长兼参谋长李济深,授陆军上校军衔。

  辖下第四十九旅旅长暂且空缺。该旅由原第一团、第二团和第二师第三团组成。之所以把第二师第三团调到第四十九旅麾下,一方面是考虑编制序号的方便,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新编第二师的战斗力得意均和。早先革命粤军的编制是一个师三个团,第一师编成时是第一团、第二团和教导团以及炮兵团,所以第三团的番号轮到了第二师下面。后来随着军队人数的扩增,以及作战单位的需要,又新编了一个第六团到第一师。

  除了第三团团长龙济光暂时抽离,由黄埔军校新晋军官陈铭枢出任团长之外,另外两个团长职位不变,皆获得中央政府授予的正式军衔。

  原革命粤军第二师更改为*第三十八师,辖下第四团、第五团、第六团,以及新编的第十三机炮团。机炮团配备了大量战马和工程兵系统,以迫击炮和小口径克虏伯炮为主要火力输出。全团迫击炮三十六挺,m1906式克虏伯75mm步兵炮四门,m1908式仿克虏伯77mm野战速射炮两门。

  机炮团是吴绍霆动身前往北京期间,由韦汝聪、莫擎宇和关仁甫三位师长共同参考论证,之后又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着手进行组建编制。炮兵的运用是根据广东战争和粤桂战争总结而出的定论,无论是攻坚战、阵防战还是对垒战,炮兵带来的杀伤力几乎占了全军火力的一大半。

  为了克服炮兵的机动性能差,所以经过讨论之后提出了机炮团的理念。

  以中国目前的军事环境,很多地方军队甚至连像样的炮兵都没有,就连号称精锐的北洋军,所配置的火炮也只能算得上勉勉强强,更不用说大口径重炮、高密度火力覆盖了。因此,轻型火炮的运用在中国战场上已经足矣,不需要什么80mm、90mm甚至更大口径的大炮。当然机炮团除了轻型快速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减少装备大口径火炮的经济负担,所以吴绍霆从北京回来之后,看完这份报告马上签字落实。

  第十三机炮团目前还未正式编制完成,除了基本框架和配套的杂项工作准备就绪之外,大部分技术人才还在培训和网罗之中。如今在广州新兵营和黄埔军校里,每一届炮兵科成员的合格率是最低的,再加上民间盛传炮兵是高危作业,报名的人数本来就少,因此短期内很难完成团的编制。

  不过吴绍霆并不着急,广东战争结束之后所带来的安稳日子还很长,机炮团的人员可以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