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六十六 大工业的恐怖(八)_赤色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教育课程里头。

  英山县群众今年收成不错,由于英山县现在国营贸易只收人民币,金银铜钱的流通很快就近乎绝迹。摘桑叶的工作平均每天能赚两块钱人民币,养蚕的每天两块五。缫丝厂的更高,初级工每天大概两块钱,熟练工人一天能拿到四块钱。

  缫丝厂设在英山县的温泉附近,滚烫的温泉水直接引进缫丝厂用来煮丝,节省了大量的燃料。淡淡的硫磺味和滚滚蒸汽让人感觉不太舒服。这也是缫丝厂工资高的原因。高大的厂房为了更好采光,大量使用玻璃。女性劳动者们持久坚定的优势在这种工作环境里头逐渐体现出来。原本缫丝厂里头男性工人比例高达七成,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男性们宁肯干体力付出更大的采桑工作,也不愿意一整天从事这些细致麻烦的缫丝工作。在机器管理和运输方面,男性们的比例飙升到100%。除了班组长这些管理岗位还是男性外,细致工作上女性们也占据了100%的压倒性优势。

  根据地大米和面粉价格大概在两毛五一斤的水平,一整年下来,群众人均可以从粮店购买的粮食能达到五百斤的水平。祖祖辈辈没有什么吃饱概念的英山群众,终于可以吃个饱饭。人民群众对新政府的支持达到了几乎是顶礼膜拜的程度。

  李寿显根本来不及感叹,县委的工作很是繁忙。

  “打虫药发下去了么?”

  “寄宿学校的校舍修的怎么样了?”

  “农业科技人员的住宿调整了么?”

  在离开之前,这些工作都要抓紧完成,新同志调过来之后,不能让人家接手一个烂摊子。这些安排还算容易处理,工厂的事情就麻烦得多。这是营山县破天荒第一次把全县都给纳入到一个体系之内。以桑、茶为主的支柱产业,需要劳动力众多,面对从所未有的局面,各种问题也根本无法避免。

  “李书记,这怎么教都教不会,怎么说都说不改。”桑叶部门的同志指着桑园愤愤的说道。

  路辉天一看桑树园,噗嗤一声笑了。只见容易摘到桑叶的地方快给摘光了,不容易摘桑叶的地方,桑叶郁郁葱葱。“别着急,这说明桑树种的少。多种点就没问题了。”

  “咱们种的不少,关键是这些人不听劝。瞅瞅那些小树,这么摘法怎么可能长得快呢?”负责的同志对群众杀鸡取卵的做法完全不能接受。

  “那说明一件事,咱们管理有问题。调拨人手,守桑园。”李寿显给出了解决方案。

  “自觉点不就行了!这守桑园的人手也是一笔支出。现在是省里头肯给物资,李书记你也说了,明年就别太指望省里头给物资。那时候怎么办?”同志依旧不开心。

  “靠自觉是搞不了大工业生产的。大工业就是管的超严,你看缫丝车间,从衣服穿戴,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