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8章 这份骨吸收抑制剂,你们应该用得上_我能提取副作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模式不太现实,对药物的长期需求必须考虑进去,尽可能达到太空中自给自足。”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药物的保质期都无法满足太空旅行的要求,在太空中按需生产药物可能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最佳解决方案。”

  “所以我们打算先从一些最简单的药物开始,研究微重力环境和太空辐射对药片配方稳定性的影响,防辐射将被纳入药片的设计之中。”

  方恒侃侃而谈,将航天中心的计划和盘托出。

  “第一批的药物不仅含有布洛芬和维生素C等有效成分,还包括二氧化硅,硅酸镁和磷酸钙等辅料,这些物质在月球表面都能找得到。”

  “我们的计划是通过改变成分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了解这些变化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

  “如果能为长期太空任务收集关于药物稳定的数据,将有助于未来在轨道上按需生产药物。”

  “这属于一个‘自动化机载制药’项目,才刚立项,还没有正式开始,不过有了你们的加入,想必会如虎添翼,进展迅速。”

  卫康不由心中一动,空间站中独一无二的微重力环境,能使得一些受到地球重力限制的科研得到发展,从而取得全新突破。

  这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来说,同样非常重要。

  国际空间站在轨的20多年间,一共进行了大约3000多项各学科的科学研究,其中占比最高的就是生物科学。

  只可惜,以前的华夏,被彻底隔绝在这一研究领域。

  既没有空间站,也没有医药巨头,没有条件开展太空医疗和生物领域的研究。

  现在,有了三清药业,也有了天宫空间站,条件已经非常成熟,完全可以奋起直追,加快在太空中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

  不但生物领域值得尝试,甚至个别明星级的重磅炸弹新药背后,也有太空实验的贡献。

  许多大分子药物,在制造,递送和储存上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都有望通过改进结晶纯化技术来解决。

  默沙东的研究人员就曾与国际空间站合作,在商业补给服务的太空任务中,使用大分子药物进行了结晶实验。

  他们利用微重力实验研究了沉降速率和温度梯度对结晶纯化的影响。

  结果发现,在微重力条件下,沉降和对流减少,产生的结晶悬浮液具有更低的粘度,并且比地面的对照组更加均匀。

  后来,研究小组使用旋转混合器控制沉降速率和温度梯度等变量,诱导成核和控制结晶,在地面实验中成功复制了太空中均匀的结晶悬浮液。

  这对大分子药物的纯化和储存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得以普及应用,大分子药物将由静脉注射转为皮下注射,能极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除此以外,太空环境也能为临床试验提供有意义的数据,为地面上的试验提供对比,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