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8章 摇滚村_重生之歌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圈,找到在他们各自的家乡难以找到的音乐扭转和梦想中获取“名利”的可能的机会。这里的名利,在他们看来,也仅仅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音乐,或者,由此而来的一点演出机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树村形成了一个远近知名的摇滚之村。

  如今,早已因拆-迁而变了样子的树村,在上世纪的最后几年中,甚至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而更多的是泥泞的道路,随处可见的垃圾,破落的村舍,一qiē都是那么的普通。

  然而就在这个如果你路过都不会看一眼的村落里,却住着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他们带着对音乐的执着,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扎根于此。

  简陋的小屋、恶劣的伙食、穷困潦倒的日子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然而他们却像坚实的种子一样,坚强地在这里扎下了根,要在这里开花、结果。

  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他们要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要在这里开始他们的梦,尽管这个梦是苦涩的、是充满泪水和酸楚的。这一qiē感受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他们选择了这条路,就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虽然他们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

  树村不大,由本地的居民、一些捡废品的人、外地打工者和几十票玩摇滚的青年人组成。

  这些青年来自祖国各地,有东-北的、山-西的,有江-苏的、河-北的、河-南的,也有广-西、云-南的。他们形成了几十只成型的乐队。后来很多有机会发了专辑的摇滚乐队,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在树村的东北方向,是著名的迷笛音乐学校,那个学校是外地音乐青年来京城发展的著名跳板,来自全国各地的摇滚青年将其视为在京城发展的第一站。

  树村的西北方向是东北旺,那里也是一个已经成型的音乐村;再加上西三旗、黄土甸,从现象上看,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树村为中心的特殊的地下音乐群落。

  在这个群落里,乐手们的真实生活却格外寒酸,甚至艰辛。在九几年时,他们用100到200元一个月的价格租一间斗室,里面堆放着大量的CD唱片、音乐杂志及生活杂物。庞大的音箱、凌乱的电线使屋子变得更加窄小。

  他们每天的时间除了睡觉、吃饭外,就练琴。晚上他们通常睡得很迟,一般都在凌晨入睡,白天快到中午时起床。

  因为人口密集,“摇滚噪音”容易招来居民的责骂,在乐手们租来的小屋里,练琴时要在窗口、门口捂上被子,以降低音量避免扰民。吉他和贝斯还好点,而鼓手。在这片地区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每逢春节,乐手们没有路费,急着找钱回家,卖乐器卖衣服的大有人在。他们过的是一种苦行僧式的生活,随便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