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章 猝知真相_青云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现下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但依然时常互相通些音信。前几日叛乱平息之后,这位旧同年也在京师给张忠去了一封信,但是张忠还没有荣升都指挥同知。因此这封信也只是表达了一下朋友之间的关心,兵荒马乱的。保证平安便是世人最大的安慰了。

  本身通信内容很寻常,但张忠的一封回书。却于日常的寒暄之外,另有一番内容。此次平叛,张忠也是在襄阳城和鱼儿洼几历险情,差一点把命都送在两军阵上。劫后余生,未免重新生出许多感慨来。同时,面对在战场上认识的那个叫乔山虎的年轻人,也毫不吝惜笔墨地颇说了几句,生出了后生可畏的赞叹来,这在以往的信笺中是很少见的。因此这位旧同年也很有印象,到后来朝廷风言风语地说起平乱大功,前后一印证,这番信息摆在卫诚面前,就成了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了。

  然而让卫诚略感失望的是,张忠在与朋友的信笺中,对这个乔山虎的身世和来历,却没有任何的描述,若是联系起来乔山虎的职分,怕是也不难理解张忠的谨慎。可现在卫诚要的,恰恰就只字未提,就好像吃个刚出锅的热包子,吃了好几口都没有看见馅儿一样,憋闷得难受。

  卫诚左想右想,最后都想豁出去赶奔飞翎卫东镇抚司,去找杜宁直接问个明白了,结果,就在他犹豫不定没有下决心之前,朝廷忽然下了一道旨意。这道旨意下来,朝堂上旁人如何暂且不提,单是卫诚,就好像面前忽然被一道巨浪掀了一个跟头,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这道旨意的内容,就是先前启元帝和杜宁私下商量的结果。大体上就是说,先前朝廷事务繁重,水患兵乱之后,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因此有些事情没有及时处理得完全。很多人在前一段时间立了功,朝廷却没有及时给予应有的奖赏,皇上圣明烛照,明见万里,这一回拾遗补阙,将有功人等,尤其是平定水患和叛乱的文臣武将一一列出来颁赏,以示公允。

  伴随着圣旨的,是一张附加的奖赏列表,好长的一大串,站殿中官钱海当庭一一念来,铿锵有声。在启元帝有心的推动下,这奖赏的榜单上头,不但有东南治水的功臣小吏,有平定叛乱的将校,而且还有身居幕后,在水患和叛乱交加之际,提调钱粮、筹备后勤诸般工作的很多文臣。

  如果说第一次的颁赏是有针对性的话,那么这一次的拾遗补阙,则相对来说非常全面了。尽管这次颁赏的规格相对不高,大部分被颁赏的官吏都是中层的干吏,只有几个是跃居高层的人士,但此举一出,却是彰显了皇上明察秋毫、赏功罚过的意志,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朝野内外的官员和百姓,侧面带动了正在进行的战后灾后重建工作的进程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