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三章 先礼后兵_大明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江南第一家”,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

  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340余年,以孝义治家闻名于世。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

  现在,在郑义门“江南第一家”的天井内,仍有古柏郁郁葱葱,这些古柏,是当年宋廉在此教书时亲手栽种的。他希望郑氏族人像这些柏树一样万古长青,捍卫正义,精忠报国。

  郑义门,是宋廉最牵挂的地方,在这里当老师,也是他一生中最旷达惬意的时期。他与郑义门彼此成就,相得益彰。

  当时,刚二十出头的宋廉来到浦江,拜吴来为师,后来,又接替吴来执教浦江郑义门东明精舍。

  郑义门藏书万卷,而宋廉嗜书如命,他在东明精舍执教20多年间,日夜苦读,遍览群书,再加上过目不忘的记忆力,短短几年时间,就成长为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

  他边读书边教学,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与郑氏族人诗词唱和、辞章往来,留下了研究郑氏家族的宝贵资料。当时,宋廉的朋友圈也相当“豪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以郑义门为据点,与浙东的文化名人进行了频繁的学术交流,不光铸就了自己的学术成就,也扩大了郑氏族人的学术视野和交流范围。

  同时,宋廉还把郑氏168条家规整理成《郑氏规范》,这也是后来明代治国法典的蓝本。更令人敬佩的是,郑氏数百年间有173人为官,无一贪渎,清廉家风扬名于世。

  “宋慎要成婚了?”

  朱朗认识宋廉的孙子宋慎,这个小家伙今年已经十六岁了,人品还是十分好的,至少朱朗是看得上眼的,不过,这位宋慎的前途有些不好。

  洪武十三年因胡惟庸桉牵扯并被诛杀,家族贬至茂州。

  不过,宋慎在职期间勤政爱民,体恤当地的老百姓,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死后被当地人民所纪念,在一些史书有其资料记载。

  “是的...你也喜欢宋慎...所以多给一点名额。”朱标看着朱朗笑道。

  “这样...名额可以给,但是宋廉也要出出血,他的藏书要出一半,我要全部复印。”朱朗微微一笑。

  “你的活字印刷术成了?”朱标用一双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朱朗。

  其实朱朗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在准备活字印刷术了,此时的大明用的还是凋版印刷术,这凋版印刷术还是从大唐传下来的,印一页就要刻一块板,并且这板不是简单的刻,而是全部都要刻反字,这样印出来才是正的。

  一块板只要刻错一点之后,这块板就立即废了,所以凋版印刷术真的不是很实用。

  朱朗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活字印刷术,这个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已经说了很多遍,但是活字印刷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