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章 有条不紊_浪在江户那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内保守势力和国外侵略势力。

  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随着美帝叩关,幕府过于拖沓和消极的应对方式,令不满的情绪,率先在具有一定教育程度的底层武士阶层间滋生,金发碧眼的夷人远在天边,但幕府就在眼前,这种不满悄悄积攒,等待着形成滔天之事吞没幕府。

  在太一看来,要打还是要降,但凡幕府能有个明确的意见,而不是忽左忽右的摇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试探,也不会造成后来极短不利的情形。

  【推荐下,咪咪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幕府的大人物们不知道这点吗?未必,只不过没人愿意承担“先行先试”“先试先错”的责任,既然如此就相互推诿吧,大不了大家一块儿死。

  在灌酒前,太一倒是抽空给佐久间象山安利了一下自家的“纸币”计划,并忽悠这位说美帝也是在搞金银券的,这是西方国家潮流云云。佐久间象山喝着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威士忌,对太一的扯的谎表示深以为然,并提出松代藩作为兰学重镇,一定要走在前列,在诸藩中率先实施以钱引部分代替禄米的措施。

  太一则是催促他抓紧快办,当好时代的“工具人”。因为他那个学生吉田松阴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佐久间象山说不准什么时候又会因为连坐被抓起来。

  回忆着席间的经过,太一在光枝的唠叨声中逐渐意识模糊,第二天醒来时,已经是中午了。家里已没有其他人,由于象山书院恢复运转,阿元也顺利归笼,接受兰雪教育去了。

  太一在松阪町匆匆吃了点东西,赶往位于筑地的通商屋。

  ……

  “这位是清国来的鹿先生,”寿太郎带着一名留着辫子的青年人,向太一介绍,“鹿家主要从事两广江浙一带与长崎的航贸运输,此次是跟随萨摩藩的人到江户,想看看有没有可能也获准停靠下田港。”

  自从岛国与美帝签订协约,同意在长崎之外增开下田、箱馆为外国船舶驻留港口,英国、俄国、荷兰也已陆续跟进,没想到天朝商人也盯上了这块儿。

  太一估计这并非天朝官方的态度,清朝对海贸态度一直很矛盾,一方面是上层保持高压政策,另一方面是地方上比较放任,催生了东南沿海的海商团体,当然这海商不属于官方贸易范畴,更接近于走私商的性质。即使在江户锁国后,该贸易形式也未断绝,甚至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天朝海商也开始长时间在长崎驻留,形成了大型聚居区“唐馆”。

  “敢问鹿先生高姓大名!”太一直接用汉话问道。

  那鹿姓青年人听到太一字正腔圆的发音有些诧异,很快笑着回应到:“不敢称先生,在下姓鹿,名剑花,单字一个‘鸣’字,阁下的官话说的倒是真好。”

  “禄明?”太一有些诧异,“阁下是天地会的人?”

  “您别乱说!”这位鹿先生一听急了,这传回天朝可是要杀头的,马上反映过来太一是理解错了字,抓紧解释道,“取自《诗经》鹿鸣。”

  太一点了点头,不过觉得这名字也是有些打擦边球的意思,也就是清末文字狱不厉害,要是清初中期,这名字也足够朝家灭族了。

  太一细细品了下这名字,调侃道:“尝闻天朝男子多取名于《国风》,女子多取名于《诗经》,看来阁下也是闷骚之人啊。”

  鹿先生虽不大明白“闷骚”为何物,但这含义大概是体会出来了,满头黑线道:“太一老板,在下晚上托萨摩侯邀约了堀田正睦老中大人,时间也不宽裕,这次也是看我鹿家与足利屋长期合作关系才来此的,咱们还是说正事吧。”

  太一点点头,问道:“寿太郎说你们有能做汉字密押雕版的工匠。”

  “制作银票的川纸我们也能搞到,只要价格合适!”天朝老乡点了点头,充分展现了大走私商的实力。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