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九十章 方丈寮_贞观泥石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人回了一礼:“观主昨夜救火,此刻应在寮房歇息。”

  柴令武微微一惊:“为何失火?可有伤者?”

  “无量观。劳县侯过问,不过是后山的师兄炼丹,炸炉了,幸而道祖保佑,只有一人受了点内伤,并无大碍,调养几天就好。”

  穿戴整齐的岐蕴出现在殿内,拂尘一甩,对柴令武拱手。

  作揖礼,轻易不会使用,除非是极尊者或长者,待平辈拱手即可。

  几年不见,年近不惑的岐蕴气度更庄严了。

  道家对医术普遍有研究,宗圣观的医术即便比不得孙思邈,也不会逊色太多。

  “观主,功德主供养五千缗。”

  道人小声地提醒。

  居士、义士的称呼,佛教用得比较多,后面佛道互相影响,称呼才泛用的。

  信士这个称呼,据说是义士之称,为避高粱河车神名讳而改的。

  “请县侯夫妇到方丈寮一叙。师弟,去请明静师弟到方丈寮相陪。”

  大殿毕竟是供奉神灵的地方,说话要受约束的,方丈寮就相当于官府的公房,可以敞开谈事。

  明镜道长的到来,让方丈寮的气氛更舒适。

  岐蕴是乾道,明镜是坤道。

  正常情况下,对坤道的称呼都是比较男性化,会叫师弟,而不会称为师妹。

  当然,乾道与坤道,一些分寸是要注意的,通常居住的寮房是不同的院落。

  岐蕴道长请明镜来作陪,主要是因为有李不悔在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

  在礼仪方面,真正的出家人更讲究。

  “这是善信赠送的禄脿茶,据闻出自县侯之手,不知贫道这手法,得入县侯法眼否?”

  岐蕴笑着倒茶,手法略为生疏,看来得到茶叶的时间并不久。

  不过,这都是小事。

  “道长不必拘泥于手法。茶好、水好才是根本,手法仅仅是锦上添花,泡茶最重要的是心静。”柴令武请了几句玄乎的话。

  咳咳,身处道家,不说两句有格调的话怎么行?

  岐蕴颔首:“果然,心静才是最重要的。”

  倒也不是无稽之谈,心平气和之下,泡茶的水准肯定相对稳定一些,效果也许会好上那么一丝。

  至于说多刁的嘴能品得出来……

  切莫小觑了世人,要知道后世有一个职业叫评茶师,品一口下去,从产地到手法,再到水源、冲泡温度、泡茶时间、口感细微的差异,都能给你说个差不离。

  这么牛皮的职业,当然不可能是凭空而生,也是从前人的经验一点点总结而来。

  此时当然不可能有那么专业的评茶师,但肯定有能品到细微差别的大唐好舌头。

  岐蕴会做人,柴令武同样会做人,供养之事都心照不宣,只是个由头。

  “道长,还得恭喜你接任观主了。”柴令武轻笑。“我好奇的是,炸炉之事,在宗圣观很多吗?”

  岐蕴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

  没辙,道士开炉炼丹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