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上学风波1_重回80年代我妈年轻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晨,大公鸡刚刚打过鸣,江盼籽早早的就爬了起来。

  今天是陈贵兰和王奶奶约定好报名的时间。

  陈贵兰给江盼籽扎了两个小辫子,换了身新衣裳。

  娘家舅舅昨天来过了,留下一身衣裳和个布片包着的东西就走了。

  他来的时候陈贵兰都不在家,刚好卡在她做工的时候过来,放下东西就走了。

  江盼籽留他吃饭,他也婉拒了,只是反复叮嘱她,布包要放好,不要被别人拿走了,回来就交给妈妈。

  陈贵兰下了工回家,江盼籽就把布包给她,她打开一看,布包里整整齐齐的放了十张一元。

  要知道那可是八十年代,在八十年代的时候,人们的收入普遍在十块钱至四十块钱之间,像陈贵兰辛辛苦苦干一个月的活,也才只有二十块钱。

  八十年代的时候,维持基本的家庭生活普遍是十几二十几块钱,一斤猪肉的价格还不到一元,像江盼籽活着的时候猪肉价格逼近三十元一斤了,也就是说,同样是买五斤猪肉,八十年代的时候,只需要五元,而二十一世纪需要一百五十元。

  也就是这十张一块抵了陈贵兰半个月的工资。

  布包中还包了一张纸条,寥寥几笔:给妮儿读书用,哥的一点心意。

  陈贵兰的哥哥陈伟平上到初中就不念了,家中有两个幼妹和一个在襁褓的小弟要养,实在是负担不起学费。

  再加上那个时候是按照人头来分田地,家里有六块地,可弟弟妹妹都还小,地多爸妈种不过来。

  所以陈伟平选择了退学,回家种地供弟弟妹妹读书,也是因为这样拖到三十岁还没有结婚。

  那个时候的农村虽然有宣传计划生育这个概念,但是还是拦不住养儿防老的愚念。

  一家少说都是三个孩子,要么姐姐带弟弟,要么就哥哥带妹妹。

  农村一句土话:一个孩子也是带,两个孩子也是带,还不如多生几个一起带大好。

  但也导致重男轻女这个现象非常严重,家家户户都追求多子多福,再后来我国的男女性别比失衡严重,在农村地区性别比失衡导致的问题尤为明显。

  他们没有读过书也没有文化,认为女性的价值只有结婚生子,养女儿最后也是要嫁去别人家,所以都不培养女儿读书,养到十五六岁就定了亲,换一笔彩礼回来,在给儿子定亲。

  陈贵兰把布包收好放进壁橱带锁的箱子里,这是哥的一点心意,她不能动。

  她也知道陈伟平的日子也不好过,妻子刚生了小女儿,父亲母亲都有高血压,年纪大了得靠吃药维持,这就是每个月一笔不小的开支。

  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晓得了她要送妮儿上学,他们家两个小孩要辛苦些,自己就一个妮儿,就算榨干自己这一身血,也得供她读书。

  她不会再生育了,她只会好好养育妮儿这一个孩子,让她享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