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一章 明语黑话_从酋长到球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问及城邑外的麦田,对为何垦出垄沟的麦子长得比烧荒地长得更高表示高度关注,数次询问陈健麦子和豌豆的产量,以及这种垄沟种植法是否适用于种粟?

  陈健表示还没有收获,产量应该不低,但是自己部族没有粟米,因此不清楚是否适宜种粟。

  他询问了数九族人种粟的相关事宜,祝愿他们部族今年能够丰收,数九表示了感谢。

  席间,数九提出了用粟米和菽豆种子交换青铜熔炼技术的提议,陈健对此提议持保留态度。

  双方就此问题坦率地交流了意见,虽然没有达成共识,却增进了两个部族的了解。

  陈建说:可以考虑用麦子和豌豆来交换粟米和菽豆,但是不可能用青铜熔炼技术交换。

  数九表示自己部族的粟米和菽豆已经够吃了,麦子和豌豆就像是热天的炭火,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但是青铜熔炼技术对于自己部族却如同雪后的暖阳,是十分重要的,并对陈健不能够用青铜技术交换表示遗憾。

  考虑到两族之间是第一次交换,且盟誓过不动兵戈,因此她决定用粟米和菽豆的种子交换一部分盐。

  在榆钱儿演示了什么是一斤后,她表示可以交换三千斤粟米和五百斤斤菽豆,换取三百斤的白盐和五辆牛车,并对秤这种物品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赞扬,称赞其可以媲美自己部族的漏壶计时器。

  陈健没有对这个交换的提议发表意见,而是让榆钱儿为数九演示了秤的原理,并且利用秤称出了煮熟的羊肉均分给在座的每个人。

  在数九对秤爱不释手的时候,陈健询问了漏壶计时器的构成,希望能够用十杆秤换一个漏壶计时器。

  数九说:漏壶计时器部族不多,只有三个,是从遥远的东方带来的,不能够交换。

  含糊地解释了漏壶计时器的原理:在壶中放置一块木板,上面插着一支箭,利用上面漏壶的水滴,不断让这个壶中的木板和箭头升高,用来指点时间。

  直接用滴漏法并不准确,随着壶中的水变少,流淌的速度变慢,因此发明出了壶箭。上面还有几个桶,保证壶箭上方负责滴水的那个桶始终是满的,以确保水滴的速度相等。因为一年有十二个月圆月缺,所以将一天分为十二份。

  陈健对发明者致以崇高的敬意,遥遥祝酒,赞美祖先的智慧。

  在数九拒绝交换后,他提出用一辆牛车交换,数九希望除这辆牛车外多出十杆秤,陈健同意了这次交换。

  双方对达成的第一项交易十分满意。

  陈建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两族之间的交流需要时间,这次交换充分体现了两族间的交换的必要的,长远来看这种交换对两族的族人是有好处的。

  他说:两族就像是田地里的豌豆和麦苗一样,能够互相扶持,麦苗支撑着豌豆不倒伏,豌豆也让麦苗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