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八章 作坊(二)_从酋长到球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未必非要用成年人,用童工最好,既省钱又能快速学习。

  正常来说,就如今简陋条件下的酸碱作坊,五年正好是个周期:五年后人基本就废了。开除掉大部分,留下几个牙没被酸腐蚀没、眼睛没瞎、嗓子没烂的熟练工,再招一批新的学徒那就是最有利润的选择,免得死在作坊中还掰扯不清。

  只不过招工的时候肯定不能说会有这样的危险,趋之若鹜也就成了必然。

  二百个雇工的名额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招满了,由司法官统一签了雇佣契约,保证这些学徒五年之内不能随便离开否则判处监禁。

  二百人中有一百多个十四五岁的年轻学徒,剩下的都是年富力强的成年人,陈健叫赵四等人看管这些人,先回到还没有修建起来的作坊区干些杂活,顺带将他们将来要住的小矮屋建起来。

  在厂房附近弄出个食堂,先管吃将来还要管住,甚至可能将来要封闭管理以防玻璃生产技术的外泄。

  这些年轻学徒都经受过简单的认字数数的开蒙教育,也在学堂里学过排队站队点名之类的事,虽然比不过真正接受过真正义务教育的人,但比较起来在这个时代来说他们就是最好的作坊劳动力。

  这些事陈健也不需要自己去管,只叫那四个亡命徒去管,他还要忙着去干别的。

  一个二百人的玻璃和化工作坊,需要的原材料极多,也同样可以带动起一大批的上下游产业。

  玻璃所需要的硅砂附近极多,煤炭可以直接买价格也不贵,碳酸钠这里也有不少小作坊以烧水草灰为生,与北边靠近戈壁荒漠中直接蒸发晾晒法比起来昂贵一些,不过算上运费也就差不多了。

  除了这些原材料,还需要铸铁板、铅、坩埚、上釉的陶缸、木器玻璃运输架等等一堆的东西。

  好在此时已经不需要从头开始,这些东西在手工业尚算发达的地方,只要有钱就能买到。

  只不过这些器物的购买过程有些复杂。

  对于煤矿或是大型冶铁作坊来说,陈健要的这点东西连人家的正主都见不到,要不是因为某个煤矿的矿主听儿女说起过陈健的名字,基本就是随便找个人就打发了。

  陈健此时尚没有和这些真正的巨富坐在一起喝茶的资格,那点名声在这些人眼中算不得什么,而且此时科学还没有完全展示出应有的力量。

  但是对于一些小型的作坊来说,陈健的这次采购简直就是让他们顿觉希望无限。

  像是木玻璃运输架的生产,陈健找了一家不算大的小木器作坊,只有七八个徒工和一位师傅。

  这就是个典型的小手工作坊,三四代以做木匠为生,奈何运气不好就是没踏出那临门一脚,始终就是以这种小作坊的形式存在。

  陈健打听了一番,知道这个木匠作坊的师傅人品不错,心肠尚可,这就是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