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第五周期结算_我的人生狂跑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到这里,应该有人发现了柳乘荫这次的作品和以往的不同。

  没错,柳乘荫不打算将“美食纪律片”按电影的方式发布,而是以“连续剧”的形式!

  拍多了电影之后,柳乘荫在此期间其实早就意识到了一件事情.......

  这件事情有点复杂,从哪说起呢?

  在影视圈都有这么一个普遍的说法,那就是:电影演员的高于电视演员,话剧演员的又高于电影演员。

  当然了,这个“高于”指“门槛”,而不是“上限”。

  三者其实并没有真正的高下之分。

  因为,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还是其他的东西,只要是艺术,它们都是没有上限的,最多也就是只是有“历史上限”和“当下上限”而已。

  随着人类对艺术的不断摸索,这个“历史上限”会不断被抬高!

  既然上限是无限大的,那么三者的“上限和下限相加再平均分”后都是“无限大”。

  既然大家的平均分都是“无限大”,那就没有高下。

  然而,说是这么说。

  现实中呢?

  在很多外行投资人眼里,他们根本分不清楚演员的真实水平,不知道演员的“上限”在哪。

  但是,他们有办法:既然我们不知道你这个行业的真实水平在哪,但我们可以通过你以前有没有演过话剧、电影来知道你的“下限”啊?

  他们想:既然你能演好话剧,自然就能演好电影,你能演好电影,自然就能演好电视剧。

  接着,当能演好话剧的演员去演电影,演好过电影的演员去演电视剧时,投资人和观众们都会觉得“靠谱”!

  久而久之,电影演员演没演过话剧,电视剧演员有没有演过话剧或电影,这边就成了普遍的外行人用于分辨演员的专业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而演员们在缺乏对那些外行的投资人和观众证明自己能力的手段时,他们便也只能用这种“证明下限”的方式来间接证明自己的实力了。

  电视演员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一般的电视演员,所以试图进军电影。

  电影演员为了证明自己.........所以去演话剧。

  然后不知道怎么传的,最后变成了:“电影演员的高于电视演员,话剧演员的又高于电影演员”这种说法。

  话剧跟柳乘荫暂时没什么关系。

  咱们今天就说电影和电视剧,以及柳乘荫之所以这次不拍电影,而是选择拍电视剧的缘故。

  这里我们就得着重提到前面所说过的“门槛”问题!

  实际上,电视剧和电影的门槛并非“单向”的。

  这个门槛并非只是剧组拍摄能力的门槛,同时也是观众们观看作品的门槛!

  说电影的门槛高,电视剧门槛低,是因为:

  一来,电影时间短,所以想要在这么短时间里把一个故事讲清楚且讲好,这十分考验一个剧组上上下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