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学生、导师_我的人生狂跑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行李什么的都交三号他们处置了,柳乘荫只需要甩着拿着录取证明去找地方报道就行了。

  至于录取通知书,那是很早之前,柳乘荫刚接受了吴华的保研没几天就邮寄到了他手上。

  柳乘荫一路打听之下,不多久就找到了报道的地方。

  因为柳乘荫现在大小是个名人,为了避免日常生活中被人认出来,从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他在出发前特意凭借【完美观感】的负责给自己捯饬了一身与他在荧幕上出现过的样子完全不符的造型。

  脸上除了一副平平无奇的防蓝光保健眼镜外,并无其他遮挡物。

  虽然没有刻意遮挡面容,但靠着装扮和发型相结合所营造出来的气质,除非是熟悉的人,否则绝对没人会觉得那是柳乘荫本人。

  因为造型的掩护,柳乘荫在问路过程中并没有被认出来。

  来到报道的地方。

  确定了身份,柳乘荫领到了一份《学生守则》、一张学生卡,以及一张标题是“新生须知”的A4纸。

  因为柳乘荫提前跟吴华打招呼,说过自己要出去住的缘故,学校并没有给他安排在学校的寝室。

  说实话,不擅长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的柳乘荫,根本不知道如何用当前所拥有的身份去应对新室友。

  柳乘荫好奇的看了一下自己的学生卡。

  学生卡左上角写着沪戏的全称——沪市戏剧学院。

  下面的左边是柳乘荫大学期间的学生档案中上复刻下来的半身证件照,右边是三行字。

  第一行是学号。

  第二行是专业及班级——导演Y171。

  代表:导演系、研究生,17届,1班。

  不过,据吴华说,读研期间,班级意义的其实不大,除了偶尔某些大课需要“成班制”去听外,其他大部分时间,柳乘荫都不会跟同班的其他同学见面。

  读研期间,柳乘荫见得最多的,比起“同学”,更多是“同门”。

  好家伙,柳乘荫突然觉得学生的升学之路就像火箭升空一样。

  火箭每飞出一段距离就会脱离掉一个燃料舱。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们脱离了红领巾。

  从初中到高中,学生们脱离了文体课。

  从高中到本科,学生们脱离了班主任。

  从本科到读研,学生们又脱离了同班同学......

  回归正题。

  所谓“同门”,指的是同一个导师手下的其他学生,数量通常在1~5个这样,不会太多,而且这些学生通常不会都是同一个年级的。

  一般情况下,当导师有研究任务时,会将部分内容交于手下学生一起分工、协作完成。

  第三行是柳乘荫的名字。

  总体上跟本科时的学生卡差不多。

  至于“新生须知”,上面主要是教学生们如何查看并下载课程表、学生卡的使用方法,以及导师的信息和联系方式。

  其实关于导师的信息,吴华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