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一章 静夜_1644英雄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兵迎接仪式结束,尤振武返回治所,翟去病嚷嚷着要洗澡,但尤振武却不许,有些事情他要立刻问清楚。

  翟去病向尤振武诉苦,说他在府谷募兵的种种不容易,为了募兵的“绞尽脑汁”和“风餐露宿”,又说挑兵的辛苦和不易……

  但在尤振武听来,却是顺利的很,有右方伯的公文,翟去病又颇会做事和说话,二十两纹银的小礼,就令府谷知县喜笑颜开,全程县衙都十分配合;表爷爷翟文当年在靖边营救下的那一个商人,现在也的确成了府谷县有头有脸的人,听闻恩人的后代到府谷来募兵,不但亲自迎接,而且出人出力,拿出了十几匹粗布,雇佣县中的妇人连夜缝制,这才保证三百新丁才人人都穿上了粗布新衣。

  “那义商叫什么?”李应瑞问。

  “姓高,叫高有才,做的就是棉布生意。”翟去病说。

  “知恩图报,倒也是一个信人。”李应瑞道。

  “是啊,多亏了他,不然我现在肯定回不来,这些兵,也是募不到的,”翟去病叹,说着又不平起来:“可即便这样,我哥也不肯给我赏银!”

  在翟去病李应瑞他们说话时,尤振武一直低头捧着手中的名册看----三百个新兵,从年龄籍贯家中情况,都写的清清楚楚,这并不是他叮嘱,而是募兵历来如此,总体上,三百新丁几乎全数都有家人,其中兄弟两人的最多,家中养活不起,又找不到生计,得一两安家银,就一狠心一咬牙,参军了。

  年纪最小的十八岁,最大的,也不过二十一。

  这其中,竟还有五十几人是黄河对岸山西保德州的人。

  ----保德和府谷隔着黄河相望,鸡犬相闻,虽然距离极近,但因为隔着一条黄河,往来需要摆渡,所以交通并不方便,问了一下才知道,原来保德近日大地震,房屋倒塌,损失惨重,所以很多人便跑府谷来了。

  而府谷穷,拿不出赈灾的钱粮,无法设立粥棚,翟去病恰在此时到府谷募兵,倒也是解了县衙一难。

  唉,除了旱灾蝗灾,明末地震海啸也是不断,就像是上天故意惩罚一样,将百年的灾变,一股脑的全部倾注在这十几年之间了。

  另外,三百新兵之中,真正识字的,屈指可数,有三个大略能看懂告示、写几个粗陋字的新兵,都被特地标了出来,以为培养的重点。

  一个天灾,一个文盲,前一个是明末的顽疾,另一个是古代封建社会的通病。

  ……

  “哥,问你呢?”见尤振武不说话,翟去病用胳膊肘顶他一下。

  尤振武抬起头:“三百两银子,你都花完了?”

  “那还能给你剩下不成?”翟去病翻白眼。说完,简单报账,说若不是他直接在府谷县里包了两个馒头店,在街头摆开桌子,但是入伍,馒头随便吃,又穿新衣,羡煞

  请收藏:https://m.sueal.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